碧莲何岁开,我时不得见。
于今到池上,只有红莲绽。
红莲非丑恶,物以多为贱。
阿蛮虽解舞,不见真妃面。
碧莲何岁开,我时不得见。
于今到池上,只有红莲绽。
红莲非丑恶,物以多为贱。
阿蛮虽解舞,不见真妃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珍惜之情。诗人以"碧莲何岁开,我时不得见"表达了对碧莲(荷花)在自己最想见到它的时候却未能赏鉴到的遗憾。而当诗人终于来到池上,却只看到的是红莲盛放,这种替代感让人感到有些许落寞。"于今到池上,只有红莲绽"中的"红莲"虽然美丽,但未能与碧莲相比,显得稍逊一筹。
诗中"红莲非丑恶,物以多为贱"一句,则透露出一种哲理,即当某种事物过于普遍时,其价值就会下降。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稀缺美好之物的珍视与独特情感。
最后两句"阿蛮虽解舞,不见真妃面"中,"阿蛮"可能是指一位舞姬,而"真妃"则象征着最高级别的美丽或理想。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即便有技艺高超的舞者,也无法与那未曾见到的至美之物相提并论。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不舍,以及对完美与独特事物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