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复上天津,閒却西都几度春。
里巷梦中迷向背,山河句里见精神。
艺成斧凿真须弃,学富篇章自不贫。
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
十年不复上天津,閒却西都几度春。
里巷梦中迷向背,山河句里见精神。
艺成斧凿真须弃,学富篇章自不贫。
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耒所作,题目为《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人的一种关怀。
"十年不复上天津",开篇便以时间的流逝作为切入点,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远离尘世的情怀。"閒却西都几度春"则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留恋。
"里巷梦中迷向背",通过梦境来表达内心的迷茫与无奈,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山河句里见精神"则显示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找灵感和精神寄托。
"艺成斧凿真须弃",意味着当技艺到达一定境界时,对于外在的装饰或修饰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学富篇章自不贫"则表明诗人对知识和文学的追求,以及通过这种追求来丰富内心世界的信念。
最后两句"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是对亲人的关切之情。诗人告诫不要过分依赖子女,也不必将财产全数转赠给他们,因为最终要和时间做朋友,与时光同行至老。
整首诗展现了张耒的清新自然与超凡脱俗,同时也透露出对亲情、生命价值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自我来东吴,窃食偷燕闲。
颓檐赋官居,漏雨穿屋山。
有如朐䏰虫,盘屈沮洳间。
入门儿女愁,出门车马喧。
年来得新巢,易地稍立言。
短墙蓬藋蒿,颇亦费剪芟。
视公有华屋,未敢窥其藩。
恶木屏除翳,云山借空观。
郎曹二三公,相过缀游观。
清吟屡刻烛,夜语常更端。
但恐陈太邱,开窗纳晴川。
定复讥中郎,寸碧瞻孱颜。
两家合争雄,人物俱翩翩。
不如醉明眸,堕马倾低鬟。
付此百年事,试作一笑看。
我如云水僧,故乡未言还。
安得从杖屦,婆娑共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