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法藏近尺咫,石栈萦纡能令远。
一带禅林欲毕游,云扉萝径穷委宛。
草亭静对盘龙松,太古色满清听满。
图其大概归细吟,坐久恐防行漏晚。
双峰法藏近尺咫,石栈萦纡能令远。
一带禅林欲毕游,云扉萝径穷委宛。
草亭静对盘龙松,太古色满清听满。
图其大概归细吟,坐久恐防行漏晚。
这首诗描绘了法藏寺周边环境的壮丽与宁静,以及诗人深入探索后的心得体会。首先,诗人以“双峰法藏近尺咫,石栈萦纡能令远”开篇,通过对比近在咫尺的双峰与蜿蜒曲折的栈道,营造出一种既亲近又遥远的意境,暗示了法藏寺所在之地的险峻与神秘。
接着,“一带禅林欲毕游,云扉萝径穷委宛”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法藏寺周围环绕着一片禅林,诗人想要游览完毕,却发现自己被云门与藤蔓缠绕的小径深深吸引,难以自拔,体现了法藏寺环境的幽静与引人入胜之处。
“草亭静对盘龙松,太古色满清听满”则将视角聚焦于一处草亭,诗人在这里静静地面对着一棵盘旋如龙的古松,感受到太古之气弥漫四周,听到了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图其大概归细吟,坐久恐防行漏晚”表达了诗人对法藏寺及周围景色的深刻印象,他决定先大致记录下所见所感,然后细细品味,担心长时间停留会错过返回的时间。这种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法藏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与宁静,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深刻体验和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楼船载国沉海水,金槌昼入三泉里。
空中玉马不闻嘶,日落寝园秋色起。
鱼灯夜灭随户开,弓剑已出空幽台。
髡胡暗识宝气尽,六陵松柏悲风来。
玉颅深注驼酥酒,误比戎王月支首。
百年帝魄泣穹庐,醉骨饮冤愁不朽。
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江南归。
环佩重游故山月,冬青树死遗民非。
千秋谁解锢南山,世运兴亡覆掌间。
起辇谷前马蹄散,白草无人浇麦饭。
别家非愿久,回首已徂年。
今夜寒斋雪,何人听折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