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武塘下,揽衣独吟行。
徘徊古道旁,累然见孤茔。
荆榛窜狐兔,牧竖时来登。
橡树半无枝,曲池犹未平。
哀哉梅花庵,一仆不复兴。
空遗水墨踪,允为后世程。
高风董巨间,不得名丹青。
古碑亡文章,但铭卒与生。
生前徇名教,岂乐浮屠名。
将非有深识,季世多兵争。
愚人信因果,庶几保其形。
同时富豪家,厚葬侔山陵。
毁盗殆无馀,遗骸纵复横。
珠柙去已久,蔓草来相萦。
何如一抔下,晏然无震惊。
取重亮在人,信非山水灵。
采芳荐清醑,日落风悲鸣。
遥遥望遐躅,感叹有馀情。
问津武塘下,揽衣独吟行。
徘徊古道旁,累然见孤茔。
荆榛窜狐兔,牧竖时来登。
橡树半无枝,曲池犹未平。
哀哉梅花庵,一仆不复兴。
空遗水墨踪,允为后世程。
高风董巨间,不得名丹青。
古碑亡文章,但铭卒与生。
生前徇名教,岂乐浮屠名。
将非有深识,季世多兵争。
愚人信因果,庶几保其形。
同时富豪家,厚葬侔山陵。
毁盗殆无馀,遗骸纵复横。
珠柙去已久,蔓草来相萦。
何如一抔下,晏然无震惊。
取重亮在人,信非山水灵。
采芳荐清醑,日落风悲鸣。
遥遥望遐躅,感叹有馀情。
这首诗名为《过梅花道人墓》,是明代诗人史鉴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探访梅花道人墓地的情景,通过描绘墓地周围的荒凉景象和墓主人的生平,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
首句“问津武塘下,揽衣独吟行”,诗人独自前往武塘下的墓地,以衣袖拂拭,边走边吟诵,营造出一种孤独而肃穆的氛围。接着,“徘徊古道旁,累然见孤茔”两句,描绘了诗人漫步在古老的道路上,最终看到了孤零零的墓地,暗示了墓主人的孤独与寂寞。
随后,诗人详细描述了墓地周围的环境:“荆榛窜狐兔,牧竖时来登。橡树半无枝,曲池犹未平。”荆棘丛生,野兔窜逃,牧童偶尔来访,橡树只剩半截,弯曲的池塘尚未干涸。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墓地的荒凉,也暗示了墓主人生前的境遇可能并不富裕。
“哀哉梅花庵,一仆不复兴”一句,直接表达了对梅花道人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生前可能遭遇不幸或孤独的命运。“空遗水墨踪,允为后世程”则赞美了梅花道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即使在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但他的作品仍可作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接下来,“高风董巨间,不得名丹青”一句,将梅花道人与董源、巨然两位著名画家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他在艺术领域的高度评价。“古碑亡文章,但铭卒与生”则指出墓碑上虽刻有生卒年月,却无法记载其生平事迹,强调了历史记忆的脆弱性。
“生前徇名教,岂乐浮屠名”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即人们为了追求名声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追求。“将非有深识,季世多兵争”则推测梅花道人可能有着深刻的认识,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时代,这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最后,“愚人信因果,庶几保其形。同时富豪家,厚葬侔山陵。毁盗殆无馀,遗骸纵复横。珠柙去已久,蔓草来相萦。何如一抔下,晏然无震惊”几句,通过对比普通人的简朴丧葬与富豪的豪华葬礼,表达了对生命平等的思考,以及对梅花道人墓地平静安详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美的追求。
十八滩头石齿齿,百丈青绳可怜子。
赤脚短衣半在腰,裹饭寒吞掬江水。
北来铁骑尽乘船,滩峻船从石窟穿。
鸡猪牛酒不论数,连樯动索千夫牵。
县官惧罪急如火,预点民夫向江坐。
拘留古庙等羁囚,兵来不来饥杀我。
沿江沙石多崩峭,引臂如猿争叫啸。
秋冬水涩春涨湍,渚穴蛟龙岸虎豹。
伐鼓鸣铙画舰飞,阳侯起立江娥笑。
不辞辛苦为君行,梃促鞭驱半死生。
君看死者仆江侧,火伴何人敢哭声!
自从伏波下南粤,蛮江多少人流血。
绳牵不断肠断绝,流水无情亦呜咽。
霞脸红微,春衫白浅,相逢正是,浴兰天气。
碧玉年芳,香囊情好,漂泊天涯有几。
且尽清尊宴,断肠词、知君能记。
素绫装卷,紫璚削管,明珠穿字。直是金荃才子。
柰剪叶嵌花,输他风致。
名士秋心,佳人春影,乍可描摹三四。
感怅银镫下,算浮生、一般无谓。
待侬狂啸,芝焚蕙叹,由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