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颜有信先惊老,碧草无情已报新。
药裹不消贫里病,乡山空复梦中春。
欲寻流水难成调,怕听啼鸡又及辰。
敢谓悲歌能当哭,歌成呜咽转愁人。
朱颜有信先惊老,碧草无情已报新。
药裹不消贫里病,乡山空复梦中春。
欲寻流水难成调,怕听啼鸡又及辰。
敢谓悲歌能当哭,歌成呜咽转愁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作品,名为《祥后次方石谢先生见慰四首(其四)》。诗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生活困顿、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朱颜有信先惊老,碧草无情已报新”运用对比手法,以“朱颜”与“碧草”象征青春与生机,通过“有信”与“无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预示着新生命的到来,暗示着生活的循环往复。
颔联“药裹不消贫里病,乡山空复梦中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体验。在贫穷的生活中,药物无法治愈内心的病痛,而故乡的山川在梦中虽能带来一丝温暖,却无法真正抚平现实的苦楚。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颈联“欲寻流水难成调,怕听啼鸡又及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未来的焦虑。想要在流动的水中找到和谐的旋律,却难以实现;害怕听到公鸡的啼鸣,因为这标志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时间不会停留。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未来的担忧。
尾联“敢谓悲歌能当哭,歌成呜咽转愁人”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不敢说悲歌可以替代哭泣,但最终还是在歌唱中流露出更多的愁绪。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反映了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表达人类情感时的独特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时间、生命、故乡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长乐山水闽中雄,诸峰北来开巃嵷。
一溪发源深莫极,环绕却与诸山逢。
山根倒插溪水碧,山霭冥冥溪树失。
鸹鸧鸂䳵啼向人,四面波光山月出。
美人有时坐溪边,竹竿袅袅牵春烟。
腰间笭箵兴自好,日暮吟对江花前。
我亦平生称钓翁,十年避地沧溟东。
他时倘慕三花树,万里来寻烟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