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祥后次方石谢先生见慰四首·其四》
《祥后次方石谢先生见慰四首·其四》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朱颜有信先惊老,碧草无情已报新。

药裹不消贫里病,乡山空复梦中春。

欲寻流水难成调,怕听啼鸡又及辰。

敢谓悲歌能当哭,歌成呜咽转愁人。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作品,名为《祥后次方石谢先生见慰四首(其四)》。诗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生活困顿、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朱颜有信先惊老,碧草无情已报新”运用对比手法,以“朱颜”与“碧草”象征青春与生机,通过“有信”与“无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预示着新生命的到来,暗示着生活的循环往复。

颔联“药裹不消贫里病,乡山空复梦中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体验。在贫穷的生活中,药物无法治愈内心的病痛,而故乡的山川在梦中虽能带来一丝温暖,却无法真正抚平现实的苦楚。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颈联“欲寻流水难成调,怕听啼鸡又及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未来的焦虑。想要在流动的水中找到和谐的旋律,却难以实现;害怕听到公鸡的啼鸣,因为这标志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时间不会停留。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未来的担忧。

尾联“敢谓悲歌能当哭,歌成呜咽转愁人”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不敢说悲歌可以替代哭泣,但最终还是在歌唱中流露出更多的愁绪。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反映了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表达人类情感时的独特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时间、生命、故乡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送友人北上

扣舷歌小海,判袂送君行。

秋入风云壮,雕盘原野晴。

山迎扬子渡,潮语广陵城。

还忆西湖上,渔歌载酒觥。

(0)

落日天风动,空山兰叶芳。

潇潇湘水阔,冉冉楚云长。

独抱幽人操,空怀王者香。

隔江费褰采,岁暮永相望。

(0)

西爽亭会别周参政杨顾二参议

对酒山亭上,清秋思更豪。

轻鸥动江色,片雨带林皋。

兴逐王司马,诗当何水曹。

分携聊一笑,日暮上渔舠。

(0)

同凌时东吴介夫僧古心游虎跑寺泉头分韵得空字

长日寻幽处,穿林兴不穷。

把杯秋寺里,得句野泉中。

山路晴吹叶,石梁晚度风。

有僧同杖屦,更洗世情空。

(0)

环溪钓处为陈宪佥题

长乐山水闽中雄,诸峰北来开巃嵷。

一溪发源深莫极,环绕却与诸山逢。

山根倒插溪水碧,山霭冥冥溪树失。

鸹鸧鸂䳵啼向人,四面波光山月出。

美人有时坐溪边,竹竿袅袅牵春烟。

腰间笭箵兴自好,日暮吟对江花前。

我亦平生称钓翁,十年避地沧溟东。

他时倘慕三花树,万里来寻烟雾中。

(0)

秋日过故尚书吴公池馆二首·其二

不见尚书履,阶阴空绿苔。

菊荒三径在,枣熟众禽来。

迹为怜幽驻,图因好事开。

秋风悬剑处,落日几重回。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