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腻香红玉茜罗轻。
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
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娇羞爱问曲中名。
杨柳杏花时节,几多情。
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腻香红玉茜罗轻。
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
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娇羞爱问曲中名。
杨柳杏花时节,几多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毛熙震的《南歌子·其一》,是一首抒情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孤独。
"远山愁黛碧"一句,以远山为背景,借“黛碧”二字形容山色,既有深远之意,也隐含着诗人的忧郁心情。紧接着,“横波慢脸明”则描绘了水波的平缓与日光的透射,显得分外清明,但这种清明似乎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腻香红玉茜罗轻"一句,通过对花香和衣物质地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同时“轻”字又传达了一种不经意间的触动与感伤。
诗歌的下片“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则转入室内,通过深邃静谧的院落和晚上清净的厅堂,以及对琴弦的调弄,营造出一种幽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之情。
"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一句中,“鬓动”、“行云影”与“裙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飘逸的境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波动和不安。
最后,“娇羞爱问曲中名”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追问,这里的“曲中名”可能指的是某一首歌中的名字,或是某个人的名字,具体含义需要结合整体情境来解读。
"杨柳杏花时节,几多情"作为全诗的收尾,不仅点出了时节的特定(春天),也总结了诗人对这一切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浓烈体验。这里的“几多情”三字,是对前文所有描写的提炼,也是诗人情感世界的一种概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乃翁辛苦注周易,曾梦神人谈太极。
清泉煮蔬啖粝饭,醯盐酱姜俱不食。
迎霜猎猎缊袍青,映日萧萧颔须白。
自云今代王辅嗣,憔悴形容人不识。
有子有子狂非狂,其名复亨字雷阳。
十五早学张道陵,二十已成费长房。
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齐暮衡湘。
信奇喜异世不少,指空说无饶衣粮。
读古人书识道理,定复在陈饥欲死。
不如沈家跨灶郎,恍兮惚兮行怪诡。
村惊郭骇争赠诗,我亦徇俗书此纸。
万事宜假不宜真,往往神仙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