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秘校赴太平法掾》
《送李秘校赴太平法掾》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沈臂惊秋肉减分,晓波衰柳对离群。

臣饥枉索中都米,卿事犹参下国军。

三袭赋台抛苑雪,一廛乡树辨江云。

坐曹少茹徒劳叹,南阙干霄迟献文。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xiàotàipíngyuàn
sòng / sòngxiáng

shěnjīngqiūròujiǎnfēnxiǎoshuāiliǔduìqún

chénwǎngsuǒzhōngdōuqīngshìyóucānxiàguójūn

sāntáipāoyuànxuěchénxiāngshùbiànjiāngyún

zuòcáoshǎoláotànnánquēgānxiāochíxiànwé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庠所作,名为《送李秘校赴太平法掾》。从内容上看,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其特点在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职责的关切。

"沈臂惊秋肉减分"一句,以生动的形象描绘出季节更替带来的身体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引发的情感波动。"晓波衰柳对离群"则通过早晨微波和凋零的柳枝,表达了与朋友告别时的孤独与哀伤。

"臣饥枉索中都米"一句,透露出诗人在物质上面的匮乏与困顿,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卿事犹参下国军"则是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期许。

"三袭赋台抛苑雪"中,"三袭"可能指的是重复的礼节或仪式,而"赋台"则象征着文学创作。"一廛乡树辨江云"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时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投射。

最后,"坐曹少茹徒劳叹"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即将踏上的旅程所带来的艰辛和劳累之感。而"南阙干霄迟献文"则是对友人未来创作的期望与鼓励,希望他能在文学上取得更高成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丰富的自然意象,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蜀州郑史君寄鸟觜茶因以赠答八韵

鸟觜撷浑牙,精灵胜镆铘。

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

拒碾乾声细,撑封利颖斜。

衔芦齐劲实,啄木聚菁华。

盐损添常诫,姜宜著更誇。

得来抛道药,携去就僧家。

旋觉前瓯浅,还愁后信赊。

千惭故人意,此惠敌丹砂。

(0)

春雨

电阔照潺潺,惊流往复还。

远声如有洞,迷色似无山。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

静思来朔漠,愁望满柴关。

迸湿消尘虑,吹风触疾颜。

谁知草茅径,沾此尚虚闲。

(0)

赠韦氏歌人二首·其一

弦管声凝发唱高,几人心地暗伤刀。

思量更有何堪比,王母新开一树桃。

(0)

登城

偶作闲身上古城,路人遥望不相惊。

无端将吏逡巡至,又作都头一队行。

(0)

晚秋赠张折冲

都尉今无事,时清但闭关。

夜霜戎马瘦,秋草射堂闲。

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冯唐真不遇,叹息鬓毛斑。

(0)

千里放心随野鹤,五湖乘兴狎沙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