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阔照潺潺,惊流往复还。
远声如有洞,迷色似无山。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
静思来朔漠,愁望满柴关。
迸湿消尘虑,吹风触疾颜。
谁知草茅径,沾此尚虚闲。
电阔照潺潺,惊流往复还。
远声如有洞,迷色似无山。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
静思来朔漠,愁望满柴关。
迸湿消尘虑,吹风触疾颜。
谁知草茅径,沾此尚虚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天的细雨给大自然带来的生机与变化,通过对声音、色彩和物象的精妙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电阔照潺潺,惊流往复还”中,“电阔”形容雷声的突然响起,而“照潺潺”则是雨滴落下的声音,“惊流”指的是被雷鸣惊动的溪水,“往复还”表达了水流在山谷间流转不息的景象。这些描写传递了一场春雨中的动态美和生机。
“远声如有洞,迷色似无山”两句,则是对听觉和视觉上的体验进行深化。在细雨中,声音似乎来自遥远的地方,如同从一个看不见的洞穴中传来,而“迷色似无山”则表达了在细雨朦胧中,连山色的轮廓都变得模糊不清。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中的“利物”指的是雨水滋润万物,“乾坤”象征着宇宙万象,而“并风”则是说风与竹树相伴。这些描写突出了春雨对于自然界的滋养作用。
“静思来朔漠,愁望满柴关”两句,是诗人在细雨中沉浸于静谧思考和深远的怀想之中,“朔漠”形容心境的悠长而广阔,而“柴关”则是乡村的景象。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在雨中的独特情感体验。
“迸湿消尘虑,吹风触疾颜”中,“迸湿”指的是春雨洗涤心灵,“消尘虑”则是抹去了心头的烦恼,而“吹风触疾颜”则形容着微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和清新感。
最后,“谁知草茅径,沾此尚虚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草茅径”是隐逸者所居之地,而“沾此尚虚闲”则是说这种生活虽然简陋,却依然保持着一份宁静和悠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细雨中万物更新、生机勃发的赞美,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