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闲宜晚食,岁晏忌晨兴。
人自嘲便腹,吾方乐曲肱。
睡蛇虽不去,梦虺已无凭。
寄语中林客,思禅病未能。
身闲宜晚食,岁晏忌晨兴。
人自嘲便腹,吾方乐曲肱。
睡蛇虽不去,梦虺已无凭。
寄语中林客,思禅病未能。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一种独特感悟。诗中“身闲宜晚食,岁晏忌晨兴”两句,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在年纪渐长、身体不如往日的情况下,更应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以保持身心的舒适与愉悦。
“人自嘲便腹,吾方乐曲肱”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身体变化时的豁达态度。这里的“便腹”指的是因年老而变得懒惰,“曲肱”则象征着安适的生活状态。这两句通过自嘲的口吻,展示了诗人在面对生理变化时所保持的心境平和。
接下来的“睡蛇虽不去,梦虺已无凭”则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于内心世界清净无为的追求。这里的“睡蛇”与“梦虺”都象征着心灵深处可能存在的烦恼和杂念,而诗人表示即便这些烦恼未能完全消除,但至少在梦中也不再受到它们的困扰。
最后,“寄语中林客,思禅病未能”则是诗人向远方的友人传达一种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这里的“中林客”可能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中的朋友或同道,而“思禅病未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禅修的向往和对当前自己不能完全投入禅定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哲学。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以其特有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精神画卷。
我生于世如病叶,满蚀虫痕如霰雪。
老去家祸承国凶,遁迹偷活亦痴绝。
棹湖惘惘魂茗迷,攀壑茕茕骨欲折。
往往罢游当落日,身随雁影穿烟灭。
楼头独酌问何年,壮事绮怀飞电掣。
弥天哀愤自开阖,但俯澄漪鉴面缬。
海滨一老善男子,郡国利病察纤屑。
呵嘘元气起羸饿,呻号裂梦那忍瞥。
复倾肝膈叠吟咏,寄痛略依变雅说。
呜呼何术挽横流,早验错铸九州铁。
今年明月无情甚,偏向江东。
只照军容,不放银花万树红。
凤城飞下征南骑,一片刀弓。
铁甲呼风,愁杀思乡沈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