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
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
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
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
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
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
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
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
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
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
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
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壮丽的山川关隘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政治理念。开篇“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两句,便以宏伟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眺望,蒲坂之险、华山之雄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关隘,更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进一步突出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既有实用价值,也映射出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紧接着,“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则转向了更为柔和的情景描写,展现了皇权的辉煌与自然之美的交融。
“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两句,通过黄云伴随宝鼎、紫气跟随真人的意象,不仅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颂扬,更寓含着诗人对于君道与天命和谐相处的期待。
最后,“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一句,则是诗人在历史长河中寻觅古代圣王之治的足迹,表达了对历史智慧的追求和向往。结尾“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则直指山河虽然不是国家的宝藏,但一个睿智的君主更应珍视那些忠诚可靠的臣子,这不仅是对君主理念的肯定,也是诗人个人政治信条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全、君道明智以及忠诚臣子的崇高评价,是一篇融合了山水田园之美和深邃政治理念于一体的佳作。
酒阑人并,把银筝微弄。却说歌喉夜来痛。
又恹恹裹帕,扶病经旬,全不好、亏得纸鸢相送。
枇杷门巷悄,来是空言,去又匆匆两如梦。
鸳牒促相携,那日秋娘,还更比、冬郎情重。
仅占了、潇湘十分愁,略不似寻常,燕娇莺宠。
乍卸了、征帆海色。杨柳青青,天津桥北。
潮隐丁沽,租船人语柁楼月。
春魂十里,都晕入,脂帘侧。
呼酒向秦楼,漫相话、少年京国。消息。
算功名未老,尚想楼航戈戟。
车轮碾梦,又唤醒、鸡声凉白。
倚青天、初过琅邪,又黑水、翻来碣石。
且细语骡铃,自数去程来驿。
对柳边楼,楼前路,画出天涯愁色。
青衫都湿遍,剩江湖十载,凤乱漂泊。
扣槛鸳凉,窥菱燕瘦,今夕旅魂销得。
艳才应未减,只吟边减了,鬓丝青缬。
怕剪却湘蓠,夜寒波悄,暝篷如墨。曲阑干几折。
怅回首、已似天边隔。
待记取、帘波似海,中有冤禽,可能销、人间恨魄。
认小眉清瘦,有客里、初三蛾月。况同是、身如叶。
湘波一剪,不够两鸥浮拍。烟愁共君暗叠。
怪石欹庭,冻云连屋,高寒爱住山村。
清香冷梦,倩影幻湘裙。
寂漠江城独夜,空帘月、瘦到三分。
销凝极,东风昨夕,深闭小楼门。武陵。
溪畔路,荒园古树,最忆黄昏。
有回廊六曲,黏住吟魂。
纸上墨痕飘落,伶俜蝶、犹恋残春。
春来恨,花天鬓影,吹瘦倚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