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树环青嶂,楼台生碧烟。
珍奇穷四海,景象冠三川。
上党夷凶日,太和归国年。
此时能勇退,应遂老平泉。
竹树环青嶂,楼台生碧烟。
珍奇穷四海,景象冠三川。
上党夷凶日,太和归国年。
此时能勇退,应遂老平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山水画卷。文彦博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竹树围绕着青翠山峰,楼台在碧绿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珍奇穷四海,景象冠三川",不仅展现了平泉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景观魅力,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接下来,“上党夷凶日,太和归国年”两句,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诗中,暗示了平泉在历史上曾是抵御外敌、维护国家安定的重要之地,同时也见证了国家的繁荣与和平时期。这种历史与自然景观的交织,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最后,“此时能勇退,应遂老平泉”,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平静生活的追求。在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诗人渴望能够像古人一样,选择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表达,也是对和谐自然与简单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现了平泉地区的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
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
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
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雾。
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
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
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
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
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
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
抚中良自慨,弱龄忝恩遇。
三入文史林,两拜神仙署。
虽叹出关远,始知临海趣。
赏来空自多,理胜孰能喻。
留楫竟何待,徙倚忽云暮。
城里寻常见碧棱,水边朝暮送归僧。
数峰云脚垂平地,一径松声彻上层。
寒涧不生浮世物,阴崖犹积去年冰。
此身有底难抛事,时复携筇信步登。
伊人茂天爵,恬澹卧郊园。
傲世方隐几,说经久颛门。
浩歌曳柴车,讵羡丹毂尊。
严霜被鹑衣,不知狐白温。
游心羲文际,爱我相讨论。
潢污忽朝宗,传骑令载奔。
峥嵘岁阴晚,愀怆离念繁。
别馆丝桐清,寒郊烟雨昏。
中饮见逸气,纵谈穷化元。
伫见公车起,圣代待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