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亨豕腹认前身,天与心肝好杀人。
丑类横行惊水族,腥风扇动犯江神。
明知性过豨蛇毒,犹道常逾鲙鳜新。
当作羹材收鼎鼐,髯苏题品太无因。
彭亨豕腹认前身,天与心肝好杀人。
丑类横行惊水族,腥风扇动犯江神。
明知性过豨蛇毒,犹道常逾鲙鳜新。
当作羹材收鼎鼐,髯苏题品太无因。
这首诗《河豚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王源生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河豚这一生物的独特之处以及对其复杂性的思考。
首句“彭亨豕腹认前身”,以夸张的手法描绘河豚膨胀如猪腹的奇特形态,仿佛在认取其前身,引人遐想。接着,“天与心肝好杀人”一句,既是对河豚毒性之强的惊叹,也暗含对自然法则残酷性的感慨。
“丑类横行惊水族,腥风扇动犯江神”两句,形象地展现了河豚在水中活动时的动态美与威胁性,它们的行动不仅让其他水生生物感到惊惧,甚至可能触犯江神的威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危险的氛围。
“明知性过豨蛇毒,犹道常逾鲙鳜新”则揭示了河豚毒性之深,即便人们知道其毒性超过豨蛇和鳜鱼,仍难以抵挡其鲜美的诱惑,表现出人类对于美食的追求与自然法则之间的矛盾。
最后,“当作羹材收鼎鼐,髯苏题品太无因”表达了对河豚作为食材的利用与对其独特性的欣赏,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为何伟大的文学家如髯苏无法为河豚题写品评?这或许暗示了河豚虽美味却难以被完全理解和欣赏的困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河豚这一特定生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属性,还蕴含了对生命、美食、自然法则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多重思考,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万古长淮一带流,从来战地不容休。
间关千里军前饷,牢落重阳客里秋。
怅望白衣来送酒,了无黄菊与簪头。
何人早断楼兰首,试解君王宵旰忧。
静院闭花时,沉沉昼漏移。
偶然声出户,应是客围棋。
夜寂推枰响,机深落子迟。
恼禅天女去,入定老僧知。
鹄至难传艺,莺啼许借枝。
须臾分局势,何待烂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