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啸台·其二》
《啸台·其二》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步兵真旷达,与世故浮游。

平时哭途穷,郁郁宇宙幽。

浩气独不掩,筑台凌清秋。

一啸已望我,况乃尔汝俦。

斯人固遗世,世亦不汝收。

得非青白眼,钧铢牾时流。

聊为招魂些,释汝故时忧。

(0)
注释
步兵:指隐居或不拘于俗的士人。
旷达:豁达开朗。
世故:世俗的习气和经验。
浮游:漂泊不定。
哭途穷:比喻困境中悲叹。
郁郁:心情沉重。
浩气:高尚的志气。
掩:遮盖。
筑台:建造高台。
凌:超越。
一啸:一声长啸。
望我:看向我。
尔汝俦:你我一类的人。
斯人:此人。
遗世:超脱尘世。
收:接纳。
青白眼:正直的目光。
钧铢:比喻微小的事物。
牾:抵触。
招魂:召唤亡灵或安慰。
释:消除。
故时忧:过去的忧虑。
翻译
步兵生活真豁达,随世俗潮流漂泊。
平日里感叹困厄无路,心情抑郁深沉如宇宙。
高尚的志气无人能掩盖,他建高台在清秋之际。
他的啸声已显露出自我,更何况你我这样的同伴。
这样的人本就超脱尘世,世俗也无法接纳他。
难道不是因他的正直不合时宜,被冷落排斥吗?
姑且写下这首诗来招魂,让你摆脱往昔的忧虑。
鉴赏

这首诗名为《啸台(其二)》,创作于宋朝,由诗人李廌所著。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哲理。

首句“步兵真旷达, 与世故浮游”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他不愿意被世俗的纠缠所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轻松自如的生活方式。在“平时哭途穷,郁郁宇宙幽”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悲凉心境和对贫困生活的无奈,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广大宇宙的敬畏之情。

"浩气独不掩, 筑台凌清秋”一句,展示了诗人胸怀壮阔、志向远大的个性。他不愿意让自己的雄伟抱负被世俗所遮蔽,而是通过筑造高台来表达对自由和清新的追求。

"一啸已望我,况乃尔汝俦。斯人固遗世,世亦不汝收"这几句诗中,“啸”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宣泄,他似乎在呼唤着某种超越现实的东西,而这种呼唤正是他与世俗隔绝的象征。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的孤独处境的深刻体会。

"得非青白眼,钧铢牾时流"一句中,“青白眼”可能指的是社会上的冷漠与无情,而“钧铢牾时流”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在不断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句"聊为招魂些,释汝故时忧"表达了诗人通过写作来缓解内心的忧虑和召唤灵魂的一种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寄托之情,以及他试图超越现实苦难、寻找心灵安慰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与束缚、孤独与社会、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和李子仪即元韵

胡人泛舶万里来,头上氎市缠作堆。

建武赆琛终罢献,元和亭榭不求材。

君王方讲羽干舞,太守何妨乐圣杯。

筦库贱生固多幸,天边长见利篷开。

(0)

五位颂·其二

偏中正,夜半天明羞自影。

朦朦雾色辨何分,混然不落秦时镜。

(0)

第八十一雪峰典座颂

满钵盛来一物无,岂同香积变珍苏。

日月并轮长不照,木人舞袖向红炉。

(0)

第三十三投子劫火颂

天地为炉万物焦,石人驾浪渡云霄。

风生半夜霜残重,月落水寒碧鬓凋。

(0)

第十八吸尽西江颂

父母旷来别,得奉当竭力。

木人半夜言,莫使外人识。

(0)

第一青原阶级颂

无见顶露云攒急,劫外灵枝不带春。

那边不坐空王殿,争肯耘田向日轮。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