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物虽韬敛,光芒碧汉横。
祗因惊北斗,遂使在丰城。
利钝何曾见,恩雠总不鸣。
转愁脱赠后,烈士意难平。
神物虽韬敛,光芒碧汉横。
祗因惊北斗,遂使在丰城。
利钝何曾见,恩雠总不鸣。
转愁脱赠后,烈士意难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深藏不露的古剑,其光芒直射碧汉,令人惊叹。诗人以“神物”开篇,巧妙地将古剑比作神秘而强大的存在,不仅光芒四射,甚至能惊动天上的北斗星。这把剑被比喻为隐藏于丰城之下的神物,其真正的力量与价值,只有在特定时刻才会显现。
接着,诗人通过“利钝何曾见”一句,暗示了古剑的双重属性——既可以是锋利无比的利器,也可能在某些时候显得无足轻重。这种对比,展现了古剑复杂而深邃的内涵。同时,“恩雠总不鸣”则进一步强调了古剑的沉默与内敛,它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情感或立场,无论是对还是错,都保持沉默。
最后,“转愁脱赠后,烈士意难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剑命运的感慨。当古剑被赠予他人时,或许会引发一系列的忧虑和不安,因为它的真正价值和潜力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那些视古剑为珍宝的“烈士”而言,看到古剑被置于不恰当的位置,心中难免会有难以平息的遗憾和不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让人在欣赏古剑之美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忠诚、价值、命运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宣城有女堪励俗,生长闺中严自束。
针线惟勤继晷灯,陌阡不涉寻春足。
守贞待字怜里争,交口相称遍亲属。
前村鼓乐庆秋登,父母偕行俾处独。
习惯徒知往赛神,疏防倏已来戎伏。
空庭长日阒无人,啖者视为几上肉。
乘卢淩弱横相干,兽心乃在常佣仆。
仓猝奚奔号莫应,此身可死不可辱。
恨漫碧落气烛虹,爪裂奸容奸手毒。
石点纷纷星雨飞,血洒桃花躯洁玉。
身躯玉洁志冰清,二九春光逝水轻,纲常巾帼千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