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铜泽王归城》
《送铜泽王归城》全文
唐 / 李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tóngwángguīchéng
táng / duān

wéngōngchūcónggāochē
wèishànwéiqiúfēnpínshū

shēnchénghànzhīshǒushīshū
shàngshuōgōngsānniánzàishí

翻译
从前听说公卿家族出身,他的随从也乘坐华丽的车辆。
他行善只求内心的快乐,分配财富必定考虑到贫困的人们。
他自身继承了汉代的血脉,手头熟悉儒家经典著作。
他自己还说并无显著功绩,却在石渠阁任职多年。
注释
昔:从前。
闻:听说。
公族:贵族。
出:出身。
其:他的。
从:随从。
亦:也。
高车:华丽的车辆。
为善:行善。
唯:只。
求:寻求。
乐:快乐。
分贫:分配财富。
必:必定。
及:到。
疏:贫困的人。
身:自身。
承:继承。
汉:汉代。
枝叶:血脉。
手习:手头熟悉。
鲁诗书:儒家经典著作,如《诗经》和《尚书》。
尚:还。
说:说。
无:没有。
功德:功绩。
三年:多年。
在:任职。
石渠:石渠阁,古代皇家图书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送铜泽王归城》。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品德的赞赏。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开篇两句,诗人通过对贵族出身和高贵气质的描绘,为接下来的送别之情铺垫了背景。这里的“昔闻”表明诗人对铜泽王家族的了解,而“其从亦高车”则强调了铜泽王不仅出身于显赫的家族,而且个人也拥有高尚的品质。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铜泽王的人格魅力和处世哲学的赞许。铜泽王行善不图名利,只求心之所安,而在施惠于人时,则无论贫富都能伸以援手,体现了一种广博的胸怀。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这里则是对铜泽王学养和文化素质的赞美。“身承汉枝叶”暗示其承袭了汉代的文化遗产,而“手习鲁诗书”则表明其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研究。

最后,“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铜泽王虽然未曾有大的功绩,但其清贫自守、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值得称颂的。诗人通过“三年在石渠”这一景象,描绘了铜泽王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定。

整首诗通过对铜泽王家族背景、个人品德、学养和处世态度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崇高而不失为人的完美境界。诗人以此送别,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反映出自己对于友谊与人格的珍视。

作者介绍

李端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庚午中秋登燕闱明远楼

月色平分夜,清光锁院秋。

彩毫开象纬,坛帜敞层楼。

霜肃宜鶱鹗,槎虚欲犯牛。

荒烟重摇落,涕泗一凝眸。

(0)

饮七星岩

秋杪寻幽兴,星岩坐夕曛。

山空能避俗,荷尽尚馀芬。

树色开晴黛,湖光织远纹。

不堪频极目,天际有浮云。

(0)

哀桂孙十绝·其二

生来如掌珠,死去委泥土。

想是再来人,尔去归何处。

(0)

喜某世兄至都未几告别诗以赠行

乍见即分离,披襟能几时。

话长惊烛短,别久怅来迟。

堂背萱花老,天南桂子甤。

来秋得佳信,先报故人知。

(0)

素馨花

却忆晨鸡报晓妆,舞衣旋带露华香。

朅来误入青闺伴,欲谱琵琶先断肠。

(0)

秋日閒居·其一

閒资副墨欣赏,颇豁秋深病怀。

供具茶烟芋火,栖迟竹坞茅斋。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