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春序六,万里客程三。
一水云光湿,千山雨鬓毵。
桃花红未了,柳色绿相参。
何处愁心数,惊时祇自憨。
九旬春序六,万里客程三。
一水云光湿,千山雨鬓毵。
桃花红未了,柳色绿相参。
何处愁心数,惊时祇自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细雨蒙蒙中的江南春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
首联“九旬春序六,万里客程三”,开篇即点出季节与行程,春已过半,而行旅却已跋涉万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旅途劳顿的感慨。
颔联“一水云光湿,千山雨鬓毵”,通过“湿”和“毵”这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滋润下的云光和山峦,仿佛每一滴雨都给云和山披上了一层湿润的光泽,展现出雨中景色的独特韵味。
颈联“桃花红未了,柳色绿相参”,转而描写春花烂漫与绿柳依依的景象,桃花的红与柳叶的绿相互交织,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尾联“何处愁心数,惊时祇自憨”,则将情感转向内心,诗人面对美景,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愁绪,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无奈与自嘲,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清明时节雨中的江南春色,以及旅人对时光、对自然、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思考。
遥夜不能寝,值兹节物清。
大空莹虚碧,仰观澄性情。
素月若可把,浮云何故生。
瑶琴且勿弄,谁怜希代声。
堕灶一言能破釜,魔界扫空成佛土。
钟山道场天所开,万壑千岩没华雨。
白衣居士演真谛,江汉滔滔流去乳。
自从玉髻飞上天,妙缘谁救诸有苦。
我昔南行入定林,水鸟松风能妙语。
六时天乐綵云飞,百丈寒江翠绡舞。
此地知君曾著力,雷作弹指开蛰户。
空山蕙帐盍思归,秋末晚菘行可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