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墓五首·其二》
《谒墓五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尼父常言讳徵在,释迦说法向摩耶。

僧伽端的□□姓,络秀何须有外家。

(0)
翻译
孔子常提起她母亲的名字叫徵在,
释迦牟尼佛则向他的母亲摩耶传授佛法。
注释
尼父:孔子的尊称。
讳:避讳,不直接说出或提及。
徵在:孔子的母亲的名字。
释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
说法:讲授佛法。
向:对准,朝着。
摩耶:释迦牟尼的母亲。
僧伽:指僧人或者佛教团体。
端的:确实,的确。
□□姓:此处原文可能缺失或模糊,无法确定具体含义。
络秀:可能是人名,但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何须:何必,哪里需要。
外家:指母亲的娘家。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佛教修行生活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出家人的姓氏渊源的思考。"尼父常言讳徵在"表明诗人对其尼父(即师傅或尊长)的教诲铭记在心,而这些教诲是关于避讳的,即在古代中国,人们通常会避免提及不吉祥或者与死有关的字眼。"释迦说法向摩耶"则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传播佛法的情景,摩耶是佛陀之母的名字,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

接下来的两句"僧伽端的□□姓,络秀何须有外家"进一步强调了出家人的姓氏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超脱了世间的家族关系,归属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家庭。这里的"僧伽"是指僧伽蓝那(Sangha),即佛教中的僧团;"端的"形容词,用以修饰僧伽,意味着纯净无染;"□□姓"则留下空白,让人充满遐想。最后一句"络秀何须有外家"表达了出家人与世俗家族关系的割裂,他们的美好在于脱离尘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凡尘、追求精神净化的心境。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九日忆亡弟岩

自汝弃予后,出门益觉难。

无人陪笑语,对酒独悲酸。

荆树霜中老,鹡鸰原上寒。

茱萸虽满把,含泪不能看。

(0)

石州陷后作四首·其四

自昔闻兵火,伤心在目前。

生存犹堕泪,死去益堪怜。

城垒酸风日,干戈积岁年。

请缨还我辈,悔祸是皇天。

(0)

顶山

路转青枫径,泉通古石桥。

规模灵隐小,景像上方遥。

书壁藤牵袂,寻源草没镳。

每怀登览日,东海暮生潮。

(0)

寄洪郎中

琼林有鸣鹤,皎皎霜雪姿。

飘飘奋遐举,云程扬羽仪。

朝饮玉池水,夕啄玄圃芝。

音声振千仞,逸响闻天逵。

灵雏善相和,好爵心所縻。

安得晨风翼,万里恒追随。

(0)

病起喜景著见访

书斋隐几厌纷哗,閒看春风扫落花。

忽见儿童占噪鹊,远劳车马到寒家。

缃帘捲月新赊酒,石鼎分泉漫煮茶。

欲赋南轩酬盛意,挥毫临纸尚欹斜。

(0)

题四会颜大尹竹轩

颜君潇洒谢尘俗,绕屋惟令种修竹。

万竿直节淩云霄,半亩浓阴绝尘墺。

嫩叶幽枝翠欲流,横窗拂席清且幽。

绿云蔼蔼湘潭暝,霜雪翛翛淇水秋。

冰帘半捲棠阴静,对此鸣琴多逸兴。

午夜长空风雨来,万顷秋涛满清听。

湛露三时滴不乾,高堂五月生微寒。

玲珑最喜吟中见,旖旎偏宜醉里看。

君不见名花异卉足佳色,一旦西风尽摧折。

何如此竹无凋零,岁晏相期抱冰雪。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