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父常言讳徵在,释迦说法向摩耶。
僧伽端的□□姓,络秀何须有外家。
尼父常言讳徵在,释迦说法向摩耶。
僧伽端的□□姓,络秀何须有外家。
这是一首描写佛教修行生活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出家人的姓氏渊源的思考。"尼父常言讳徵在"表明诗人对其尼父(即师傅或尊长)的教诲铭记在心,而这些教诲是关于避讳的,即在古代中国,人们通常会避免提及不吉祥或者与死有关的字眼。"释迦说法向摩耶"则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传播佛法的情景,摩耶是佛陀之母的名字,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
接下来的两句"僧伽端的□□姓,络秀何须有外家"进一步强调了出家人的姓氏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超脱了世间的家族关系,归属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家庭。这里的"僧伽"是指僧伽蓝那(Sangha),即佛教中的僧团;"端的"形容词,用以修饰僧伽,意味着纯净无染;"□□姓"则留下空白,让人充满遐想。最后一句"络秀何须有外家"表达了出家人与世俗家族关系的割裂,他们的美好在于脱离尘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凡尘、追求精神净化的心境。
颜君潇洒谢尘俗,绕屋惟令种修竹。
万竿直节淩云霄,半亩浓阴绝尘墺。
嫩叶幽枝翠欲流,横窗拂席清且幽。
绿云蔼蔼湘潭暝,霜雪翛翛淇水秋。
冰帘半捲棠阴静,对此鸣琴多逸兴。
午夜长空风雨来,万顷秋涛满清听。
湛露三时滴不乾,高堂五月生微寒。
玲珑最喜吟中见,旖旎偏宜醉里看。
君不见名花异卉足佳色,一旦西风尽摧折。
何如此竹无凋零,岁晏相期抱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