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有味是琴书,喜见新园更结庐。
万事从教无造物,一身终是在寰区。
贤愚衮衮多前古,富贵纷纷满后车。
倒著接䍦扶杖去,从公秋水看清渠。
年来有味是琴书,喜见新园更结庐。
万事从教无造物,一身终是在寰区。
贤愚衮衮多前古,富贵纷纷满后车。
倒著接䍦扶杖去,从公秋水看清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对自然的亲近之情。首句“年来有味是琴书”,表达了诗人晚年对琴棋书画的深深喜爱,认为这些雅趣是人生的至味。接着“喜见新园更结庐”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万事从教无造物,一身终是在寰区。”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认为世间万物皆由自然规律支配,个人的命运虽受外界影响,但最终仍需回归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贤愚衮衮多前古,富贵纷纷满后车。”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认为无论贤愚、富贵与否,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强调了人生短暂,应珍惜当下,追求精神的富足而非物质的堆砌。
最后,“倒著接䍦扶杖去,从公秋水看清渠。”诗人以倒着行走、手持拐杖的形象,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愿意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观察清澈的水流,寻求心灵的平静与纯净。整首诗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哲学。
京师患无马,有马患乏刍。
长鞭随牛牛引车,三冬以来要贮积,十倍之价在须臾。
都城之物不便美,枯笋宿菜供庖厨。
况此剉秣岂能足,杂以豌豆调陈麸。
却思当年在江湖,绿阴冉冉如云敷,百马嘶龁皆自如。
安知入市比金玉,风物陡逐山川殊。
马饥且瘠不足怪,壮士犹有釜生鱼。
天下军书动,西南霸气偏。
太公谋国妙,伊尹佐时专。
季汉基还立,强吴势外连。
兵从新节制,志复旧山川。
霜肃关中晚,春浮渭上天。
恩威人并附,将相器俱全。
丑虏羞巾帼,遗音被管弦。
妖星如不堕,功业管箫前。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