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厓门》
《厓门》全文
明 / 方献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松柏森森荫古祠,几回挥泪向江陲。

时来□运应难论,事去王图已可知。

块肉尚悬慈母恨,瓣香不断老天疑。

客来若问兴亡地,波浪年年未有涯。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厓门》,是明代诗人方献夫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感慨,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首联“松柏森森荫古祠,几回挥泪向江陲”,以松柏的苍翠和古祠的静谧,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哀伤。诗人多次在这里流泪,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是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

颔联“时来□运应难论,事去王图已可知”,这里的“□”字可能是个错别字或留白,暗示着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诗人认为,时运的起伏变化难以评断,但历史的轨迹和结果却是清晰可见的。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接受。

颈联“块肉尚悬慈母恨,瓣香不断老天疑”,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宏大主题相连。诗人提到自己如同一块有形之物,还承载着对母亲的遗憾和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上天的不解与质疑。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历史、命运的复杂思考。

尾联“客来若问兴亡地,波浪年年未有涯”,以开放式的提问结束全诗,邀请读者一同思考历史的兴衰与变迁。波浪年年的未有涯,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永无止境,也寓意着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和对历史的持续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方献夫
朝代:明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猜你喜欢

次韵陈列之感春二首·其二

堤柳垂垂拂路尘,长条祇解绊归人。

营巢燕子穿帘急,带雨花枝照眼新。

一壑风烟如可擅,满床书帙未全贫。

狂吟痛饮须公等,枯木庵前草自春。

(0)

题将领占胜亭亭据双泉之上尽见城东南风物之胜落成之初屡来乞诗为赋长句云

结茅坡顶俯平川,占得城东胜概全。

衮衮长江通瀚海,森森乔木带云烟。

月当庭户初圆夜,雾隐楼台欲雨天。

玉帐今闻罢刁斗,却来闲处玩林泉。

(0)

次林庭植喜雨韵

一瓣黎沈彻九幽,随车甘雨散民忧。

风声震海驱云出,雨点翻空捲地流。

午夜村墟无吠犬,夕阳坡陇有耕牛。

欢谣不独闻田父,更向东陵觅故侯。

(0)

远蒙宫使密学侍郎宠示和章谨再用韵寄呈

畴昔心亲迹异同,端如社燕与秋鸿。

关河此日归真主,岩壑他年属两翁。

老去熟知交友态,忧来顿悟世缘空。

传闻敌骑谋深入,好为提兵剿勒聪。

(0)

次韵七夕

犊鼻长挑竹杖头,未能免俗想清流。

西来谁遣青禽至,仙去还乘白鹤游。

天上欢娱才瞬息,人间恩爱漫绸缪。

穿针乞巧真儿戏,曝腹庭中更可羞。

(0)

某近复得女补之有诗次韵为谢

荆棘林中蛇虺惊,悬知不作凤雏鸣。

维熊已误传佳梦,得女犹能继颂声。

贫贱预求梁氏婿,才情敢擅谢娘名。

囊中幸自全无物,更觉新来分外清。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