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朱叔召归吴中》
《送朱叔召归吴中》全文
宋 / 洪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长忆吴中鸣橹声,风高月上水波清。

臞庵掩映花成聚,笠泽微茫烟若城。

十载相忘存梦想,一帆此去喜归荣。

老来无复莼鲈会,尚看骅骝得路行。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适所作的《送朱叔召归吴中》。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首联“长忆吴中鸣橹声,风高月上水波清”,诗人回忆起在吴中(即今江苏苏州一带)乘船时的景象,耳边回响着悠扬的橹声,夜风轻拂,明月高悬,水面波光粼粼,一片宁静而清幽的景象。

颔联“臞庵掩映花成聚,笠泽微茫烟若城”,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臞庵(小屋)与繁花相互掩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笠泽(湖泊)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座朦胧的城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颈联“十载相忘存梦想,一帆此去喜归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朱叔召多年未见的思念,以及对友人即将归乡的喜悦之情。十年间虽已相忘于江湖,但心中仍存梦想,期待着友人的归来,此刻友人的一帆之行,让诗人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荣耀。

尾联“老来无复莼鲈会,尚看骅骝得路行”,诗人年老后,已不再有机会像年轻时那样品尝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但他仍然能欣赏到骏马(骅骝)在道路上自由驰骋的景象,寓意着对友人归途顺利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与祝福,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自然之美。

作者介绍
洪适

洪适
朝代:宋   字:温伯   籍贯: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   生辰:1117~1184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猜你喜欢

至锁外

旗声不断鼓声催,堤柳阴浓野色开。

今日客衣何事净,京尘不肯出城来。

(0)

山居

急雨开新霁,薰风献嫩凉。

苔花停画壁,云叶护书床。

枕上清风细,诗中雅兴长。

地偏人到少,幽鸟语新篁。

(0)

效白乐天体自咏二十韵

人生七十稀,我今六十六。

幼小承门资,长大窃科目。

平步登瀛洲,超迁应郎宿。

省寺久徊翔,京华厌驰逐。

七持使者节,三剖刺史竹。

晚玷两禁班,滥纡三品服。

游宦四十年,徒糜太仓粟。

君恩无以报,扪心自惭恧。

吾闻老氏言,知足乃不辱。

力辞会稽组,愿赋祠庭禄。

举首谢鹓鸿,甘心友麋鹿。

家有十顷田,居多数椽屋。

长子通朝籍,二女归仕族。

貤恩沾弟侄,馀俸赡亲属。

始望岂及此,平生不啻足。

无奈百病侵,齿豁头已秃。

指挛足蹒跚,背驼腰屈曲。

消长自乘除,祸福多倚伏。

枚数亲旧间,十九登鬼录。

自怜衰病翁,讵知不为福。

(0)

句·其三

僻疑昏有虎,静怪晓无鸡。

(0)

上严廉访十首·其六

古人重民教,礼乐用为急。

虞书有三官,周典犹二职。

太学领奉常,西都有馀责。

两生既不来,何参又无术。

(0)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其四

混之再开辟,唤觉千载迷。

龙门空宝匣,明月照玉溪。

五纬集未久,又报填旅奎。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