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师前修,安能事一室。
老为妻子累,艰难结蓬荜。
十年迁播数易居,匪自求之天我兀。
谁怜鸠拙不能巢,只闻兔狡存三窟。
少小师前修,安能事一室。
老为妻子累,艰难结蓬荜。
十年迁播数易居,匪自求之天我兀。
谁怜鸠拙不能巢,只闻兔狡存三窟。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从少年时期开始,便在师长的教导下追求学问,立志于广大的世界,却因家庭的责任而不得不暂时放下远大理想,投身于平凡的家庭生活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主人公经历了多次迁徙,居住环境也屡次改变,这并非他个人的选择,而是生活的无奈与命运的捉弄。
诗中以“鸠”和“兔”作为比喻,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鸠拙不能巢”,意指主人公虽有才华与抱负,却难以找到适合施展的空间,如同鸠鸟无法筑巢;“兔狡存三窟”,则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不得不寻找多种途径来维持生计,如同狡猾的兔子拥有多个藏身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比少年时期的雄心壮志与成年后的生活现实,表达了对主人公命运多舛的同情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普遍状态。
白衣仙人无住著,补陀落伽渺云海。
为大导师安乐国,歙然遍应河沙刹。
世界热恼或有闻,曾不旋踵垂覆护。
众生心念非一种,皇皇不足尝有求。
如饥须食渴须水,顾亦何从满其愿。
我观圣心等大虚,其视万物犹一物,细视一物如一身。
是身四大犹不有,万物何能作留碍。
殊功妙用济十方,欲求功用不可得。
群生梦幻可两忘,尔固无馀我无欠。
尝观瑞像见宝光,如净明珠时白赤。
琉璃琥珀杂苍玉,荧煌璀璨照眉宇。
山顶或见初日升,匹素曳空烟缥缈。
凡人颠倒作思惟,须臾变灭无复初。
非空非色非有馀,菩萨应身亦如是。
堂堂秘殿表东南,山君海王尽回向。
观音智功不思议,佛子当作何等观。
《上竺寺记赞》【宋·陈轩】白衣仙人无住著,补陀落伽渺云海。为大导师安乐国,歙然遍应河沙刹。世界热恼或有闻,曾不旋踵垂覆护。众生心念非一种,皇皇不足尝有求。如饥须食渴须水,顾亦何从满其愿。我观圣心等大虚,其视万物犹一物,细视一物如一身。是身四大犹不有,万物何能作留碍。殊功妙用济十方,欲求功用不可得。群生梦幻可两忘,尔固无馀我无欠。尝观瑞像见宝光,如净明珠时白赤。琉璃琥珀杂苍玉,荧煌璀璨照眉宇。山顶或见初日升,匹素曳空烟缥缈。凡人颠倒作思惟,须臾变灭无复初。非空非色非有馀,菩萨应身亦如是。堂堂秘殿表东南,山君海王尽回向。观音智功不思议,佛子当作何等观。
https://shici.929r.com/shici/RH1dlWYK.html
步屐出东津,遥跂石角山。
山回道亦转,卓荦烟云间。
何人峻重阁,三休直孱颜。
吾想造化功,为此肃神奸。
嵌岩或中穴,特立气甚顽。
此角谁可折,宁当混尘寰。
游士何足知,但剥苔藓斑。
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环。
下临有鼻道,落日行人还。
枫叶秋欲丹,芜江逗潺潺。
重游何用戒,蓬户初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