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竺寺记赞》
《上竺寺记赞》全文
宋 / 陈轩   形式: 古风

白衣仙人无住著,补陀落伽渺云海。

为大导师安乐国,歙然遍应河沙刹。

世界热恼或有闻,曾不旋踵垂覆护。

众生心念非一种,皇皇不足尝有求。

如饥须食渴须水,顾亦何从满其愿。

我观圣心等大虚,其视万物犹一物,细视一物如一身。

是身四大犹不有,万物何能作留碍。

殊功妙用济十方,欲求功用不可得。

群生梦幻可两忘,尔固无馀我无欠。

尝观瑞像见宝光,如净明珠时白赤。

琉璃琥珀杂苍玉,荧煌璀璨照眉宇。

山顶或见初日升,匹素曳空烟缥缈。

凡人颠倒作思惟,须臾变灭无复初。

非空非色非有馀,菩萨应身亦如是。

堂堂秘殿表东南,山君海王尽回向。

观音智功不思议,佛子当作何等观。

(0)
鉴赏

这首诗以“白衣仙人”为引子,描绘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与神通广大。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菩萨对众生的无尽关怀与救度,以及其智慧与力量的不可思议。诗中提到菩萨能遍应十方世界,普渡众生,无论是热恼的世界还是众生的心念,都能得到其垂护与救济。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菩萨的慈悲心如同虚空一般广阔,视万物如同自身,体现了菩萨对一切生命的平等关爱。

诗中还提到了菩萨的种种神妙作为,如能以各种法力满足众生的需求,如同饥者得食、渴者得水,但又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满足,达到了心灵的觉醒与解脱。诗人强调了菩萨的智慧与功德,以及其对众生的教化作用,使得众生能够超越世俗的幻象,认识到世界的本质。

最后,诗人赞美了观音寺作为圣地的地位,以及它在东南地区的显著地位,象征着观音菩萨的智慧与慈悲能够遍及四方,影响着山林与海洋中的生物,引导他们回向正道。诗人表达了对观音菩萨及其智慧的崇敬之情,同时也鼓励佛子们学习并实践菩萨的精神,以达到自我觉悟与利益他人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观音菩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崇高理念,以及对众生普遍关怀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意义。

作者介绍

陈轩
朝代:宋

宋建州建阳人,字元舆。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元丰六年知汀州,政尚清简。哲宗元祐中累迁中书舍人,上言请复旧制,逢诸道帅守、使者辞见之日,召对便殿,以周知利害,观阅人才。馆高丽使,苏轼劾其失体,出知庐州。徽宗立,为兵部侍郎兼侍读,每劝帝以治贵清净。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杭、福等州。卒年八十四。有《纶阁编》、《荣名集》、《临汀集》。
猜你喜欢

览古四十二首·其二十八

羲之在东床,风操夙所称。

蓝田誉转重,胡乃意不平。

出吊曲在我,反恶固其情。

以此悻悻死,无异匹妇轻。

(0)

邯郸美人·其一

邯郸市上美人家,美人小袜青月牙,绣靴对著平头鸦。

平头鸦,蹋场下,包银壶,驮细马。

(0)

玄妙观重建玉皇殿诗

神鳌载弁青浮红,水晶宫阙神人宫。

金铺雕础固且崇,参差珠阁当天中。

仰瞻倍扆天人容,天威只赤下地通。

白云之乡帝乘龙,翩然大荒灵下降。

彩烟绮雾陛九重,灵鹤万舞来从东。

五方之人叩吉凶,帝悯下土叩辄从。

物不疵疠岁屡丰,十日一雨五日风。

圣人体天上帝同,好生之德天同功。

祝圣人寿生聪聪,倥侗至德还古蒙。

弥天万年天无终。

(0)

大唐钟山进士歌

睛如猫,须如茅,乌靴白简鸭色袍。

元是钟山老馗唐进士,感君之赐何以酬君劳。

虽生不得禄,誓死为鬼豪。

老馗血食岂敢饕,宫中饱食有祅耗,擘而啖之如啖螯。

乌乎若人使立朝,殿前秉笏山动摇。

衔花有大耗,窃笛有大祅,肯使白昼见之而不枭。

尔祅尔耗,根深蒂牢。君王养之,既吝且骄。

跳河蹴陇,翻天之杓。

乌乎老馗胡可招,乌乎老馗胡可招。

(0)

烽火辞

美人方一笑,烽火不须惊。

昨夜骊山下,西戎已结兵。

(0)

菩萨蛮

还彤铅汞将何作。砂须剥面铅沉脚。砂精与铅精。

露形不露形。争得相违背。须用三才理。

汞采日中精。铅须铅里金。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