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芜眺罢事霜毫,点染秋云散海涛。
馀兴归来眠未得,芦花寒月满江皋。
晴芜眺罢事霜毫,点染秋云散海涛。
馀兴归来眠未得,芦花寒月满江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与弼在荻港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晴芜眺罢事霜毫”,描述了诗人站在一片晴朗的田野上远眺,手中的笔(霜毫)仿佛在等待着记录下眼前的美景。接着,“点染秋云散海涛”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以笔触描绘秋天的云彩,如同海浪般在纸上蔓延开来,形象地表现了云彩的动态美。
“馀兴归来眠未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以至于在欣赏完之后仍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感慨和思考。最后一句“芦花寒月满江皋”则将画面推向高潮,描绘了一幅月下芦花飘扬、江边一片寂静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平和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的过程,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共是干时者,同为失意人。
言趋太原召,如慰宛陵亲。
笳鼓听临塞,琴书未离身。
别君无斗酒,当识士安贫。
曲颍若秋蛇,屈盘鳞甲活。
问戍得耕人,拾鱼逢祭獭。
草窠残野烧,树挂经流沫。
百里相对看,频行愧迂阔。
阊阖前临万岁山,烛龙衔火夜珠还。
高楼迥出星辰里,曲盖遥瞻紫翠间。
轣辘车声碾明月,参差莲焰竞红颜。
谁教言语如鹦鹉,便著金笼密锁关。
烟火千门晓欲开,王花骄马肯徘徊。
井闾已是经时隔,亲旧全如远别来。
帝阙重看多气象,天街新霁少尘埃。
振冠浣服无容久,便见池门放榜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