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室观灵境,功成事若何。
琴书消日月,耕钓老烟萝。
为羡云踪远,时将酒共过。
东岩开玉洞,西涧泻银河。
整佩思天柱,观棋悟烂柯。
真情敦澹薄,世业信蹉跎。
绝迹求无累,澄心到不波。
浑沦甘宴息,真率谢浇讹。
尘秽千峰隔,风流万气和。
乾坤堪比寿,乌兔任如梭。
仙至不无谶,鹤来信有他。
煮茶留客话,种药救民痾。
竹露延清荫,兰风动妙歌。
闲寻仙传读,静把玉经科。
大道犹衣袂,嚣尘自网罗。
有生如石火,移世以灯蛾。
欲入高仙调,毋教下鬼唆。
茅檐无一事,时复动吟哦。
作室观灵境,功成事若何。
琴书消日月,耕钓老烟萝。
为羡云踪远,时将酒共过。
东岩开玉洞,西涧泻银河。
整佩思天柱,观棋悟烂柯。
真情敦澹薄,世业信蹉跎。
绝迹求无累,澄心到不波。
浑沦甘宴息,真率谢浇讹。
尘秽千峰隔,风流万气和。
乾坤堪比寿,乌兔任如梭。
仙至不无谶,鹤来信有他。
煮茶留客话,种药救民痾。
竹露延清荫,兰风动妙歌。
闲寻仙传读,静把玉经科。
大道犹衣袂,嚣尘自网罗。
有生如石火,移世以灯蛾。
欲入高仙调,毋教下鬼唆。
茅檐无一事,时复动吟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浑沦庵中追求精神境界和物质生活之间的平衡。开篇“作室观灵境,功成事若何”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外部世界成功与否的关切。“琴书消日月,耕钓老烟萝”则展示了隐逸者通过琴、书和耕作来度过岁月,生活平淡而充实。
“为羡云踪远,时将酒共过”透露出对遥远云间仙境的向往,以及与朋友共饮酒的喜悦。接下来的“东岩开玉洞,西涧泻银河”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其中玉洞和银河象征着纯洁和丰饶。
“整佩思天柱,观棋悟烂柯”表达了对宇宙之大和人生游戏的深刻思考。随后的“真情敦澹薄,世业信蹉跎”则强调了对真挚感情和世事变迁的理解。
“绝迹求无累,澄心到不波”表达了隐逸者追求清净心灵、超脱尘俗的愿望。紧接着,“浑沦甘宴息,真率谢浇讹”展示了在浑沦庵中安然享受宁静生活的喜悦。
“尘秽千峰隔,风流万气和”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表现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诗人通过“乾坤堪比寿,乌兔任如梭”进一步强调了宇宙间事物的相互关联。
“仙至不无谶,鹤来信有他”暗示着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信仰。“煮茶留客话,种药救民痾”则展示了隐逸者的人文情怀和济世之心。
诗的后半部分,“竹露延清荫,兰风动妙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闲寻仙传读,静把玉经科”表达了对神仙传说和道家经典的研习和追求。
“大道犹衣袂,嚣尘自网罗”则是对道法修炼的理解和体会,有生如石火,移世以灯蛾”强调了生命力与变化无常的对比。诗尾,“欲入高仙调,毋教下鬼唆”表达了渴望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不愿被俗世牵绊。
最后,“茅檐无一事,时复动吟哦”则表现出隐逸者对物外桃源的向往,以及诗人在宁静环境中的吟咏之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