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何时了,年年骨肉分。
春风来汉棹,雪路入商云。
水险溪难定,林寒鸟异群。
相逢聊坐石,啼狖语中闻。
行役何时了,年年骨肉分。
春风来汉棹,雪路入商云。
水险溪难定,林寒鸟异群。
相逢聊坐石,啼狖语中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长途跋涉中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旅途的艰辛。"行役何时了,年年骨肉分"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痛苦,时间似乎无尽头地延续着,每年的离别都如同刀割般撕裂着骨肉。
接下来的"春风来汉棹,雪路入商云"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汉棹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树木,而“春风”与“雪路”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季节的变化和旅途的艰难。
"水险溪难定,林寒鸟异群"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困苦。水流湍急、溪谷曲折不定,加上林间的严寒和鸟儿的孤独,共同构筑了一幅荒凉而又充满挑战的自然画卷。
最后两句"相逢聊坐石,啼狖语中闻"展现了诗人在途中的偶遇与休憩。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同路之人的偶然相遇,也能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而“啼狖”一词,则增添了一份野趣,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行旅生活感慨与自然描写的作品,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壮哉非罴亦非貙,目光夹镜当坐隅。
横行妥尾不畏逐,顾盼欲去仍踌躇。
卒然我见心为动,熟视稍稍摩其须。
固知画者巧为此,此物安肯来庭除。
想当槃礴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
神闲意定始一扫,功与造化论锱铢。
悲风飒飒吹黄芦,上有寒雀惊相呼。
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俛噣如哺雏。
山墙野壁黄昏后,冯妇遥看亦下车。
山公游何处,白马鸣翩翩。
檀栾十亩碧,五月浮寒烟。
留客听其间,风吹江海县。
出樽不见日,竹外空青天。
焚蜡助月出,酒光发金船。
狂客惜不去,醉翁舞回旋。
何必吹箫人,玉枝自婵娟。
归路借红烛,雨星低马前。
才高明主眷方深,属郡闻风自革心。
闾里不须多按治,山川从此数登临。
茅檐坐隔云千里,柏垄初抽翠一寻。
东望泫然知有寄,但疑公岂久分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