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来风槭槭,清明候、做出凤城春。
正绮陌喧阗,尘沙扑面,羽书杂遝,薄领劳人。
关情处,故园调杏酪,上冢碾香轮。
榆荚影边,酒旗何处,山桃村里,金勒如云。
蹉跎时序改,流莺唤几度,怅望斜曛。
空听稠饧卖罢,新燕声频。
看秋千院落,双垂綵索,梨花雨夜,深闭重门。
曾否丽人水畔,鸟啄红巾。
宵来风槭槭,清明候、做出凤城春。
正绮陌喧阗,尘沙扑面,羽书杂遝,薄领劳人。
关情处,故园调杏酪,上冢碾香轮。
榆荚影边,酒旗何处,山桃村里,金勒如云。
蹉跎时序改,流莺唤几度,怅望斜曛。
空听稠饧卖罢,新燕声频。
看秋千院落,双垂綵索,梨花雨夜,深闭重门。
曾否丽人水畔,鸟啄红巾。
这首《风流子·长安寒食》是明代末期清初词人梁清标的作品,描绘了长安寒食时节的景象和词人的感触。词中通过“宵来风槭槭”、“清明候”等描绘了夜晚微风和清明节的到来,暗示了春天的气息。接下来的“绮陌喧阗”、“尘沙扑面”展现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羽书杂遝”则暗含战事或政事的繁忙。
词人的情感转折在“关情处,故园调杏酪,上冢碾香轮”,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祭扫的哀思。榆荚、酒旗、山桃花和金勒马群的描绘,构成了一幅乡村春景图,然而词人的心境却因时光流逝和流莺的呼唤而显得惆怅。“空听稠饧卖罢,新燕声频”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气氛,但词人内心却感到孤独。
“秋千院落”、“梨花雨夜”和“深闭重门”描绘了词人所处的静寂环境,反映出他的落寞。最后,“丽人水畔,鸟啄红巾”以艳丽的画面收尾,似乎在回忆往昔的美好,又增添了几分凄凉。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长安寒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故乡、亲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繁华背后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
楼倚寒城,隔岸江山见东越。
望远红千尺,游丝起舞,空青一段,斜阳明灭。
孤树秋声歇。霜枝袅、尚留病叶。
阑干外、带郭人家,蜂房几盘折。
我独逍遥,乘虚凭远,天风醒毛发。
问西窗停烛,谁吟巴雨,连床鼓瑟,谁弹湘月。
消得青鸾下,分明是、绛台紫阙。
何时约、姑射仙人,试手回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