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无人独自行,画檐雨歇残点声。
朝来馀暑忽然过,昨来初暑谁能那。
一生畏暑如于菟,老年畏暑菟不如。
人言岭南分外热,匹似江南犹可说。
今年六月雨如秋,只今七月当更愁。
短檠幸未卧墙角,唤取渠来相博约。
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
虚堂无人独自行,画檐雨歇残点声。
朝来馀暑忽然过,昨来初暑谁能那。
一生畏暑如于菟,老年畏暑菟不如。
人言岭南分外热,匹似江南犹可说。
今年六月雨如秋,只今七月当更愁。
短檠幸未卧墙角,唤取渠来相博约。
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愁的秋季傍晚景象。诗人通过虚空无人的堂前独自漫步,细听檐角滴落雨声,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朝来馀暑忽然过,昨来初暑谁能那"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暑气即将消散,而过去的夏日热情又无从追寻。这既是对时间易逝的感叹,也是对个人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
接下来的"一生畏暑如于菟,老年畏暑菟不如"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炎热的一种畏惧情绪。这种畏惧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可能是因为年轻时的体魄与精力足以抵御夏日的炙热,而到了老年,这种耐受性大不如前。
"人言岭南分外热,匹似江南犹可说"则是对不同地域气候差异的一种感受。岭南,即五岭之南地区,以炎热著称,而江南虽然夏季也较为湿热,但与岭南相比尚有所不及。
"今年六月雨如秋, 只今七月当更愁"则是对当前气候异常的感慨。六月本应是炎热之时,却下起了像秋天那样的雨,这种反常现象让人心生忧虑,何况进入七月,情绪更加沉重。
末尾两句"短檠幸未卧墙角,唤取渠来相博约。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则是诗人在这份忧愁中寻找慰藉。他庆幸自己的书架尚未倾塌,可以继续阅读和学习;他不追求华丽的篇章,只希望有小虫相伴,品味酒的甘美。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争,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