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寒塞苦,爱上别峰间。
挂钵青松古,安禅白石顽。
尘何关只杖,乱亦到深山。
未歇狂心在,溪流总不閒。
已知寒塞苦,爱上别峰间。
挂钵青松古,安禅白石顽。
尘何关只杖,乱亦到深山。
未歇狂心在,溪流总不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深入山林,寻求内心的纯净与宁静的场景。首句“已知寒塞苦”,点明了山中环境的艰苦,暗示了僧人对修行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接受。接着“爱上别峰间”则表达了僧人对远离尘嚣、寻找精神寄托之地的渴望和喜爱。
“挂钵青松古,安禅白石顽”两句,通过“挂钵”和“安禅”的细节,展现了僧人修行的生活状态,青松和白石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氛围,象征着僧人的坚定信仰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尘何关只杖,乱亦到深山”进一步阐述了僧人面对世俗纷扰的态度,即使在最偏远的山林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不受外界杂念的影响。
最后,“未歇狂心在,溪流总不閒”以溪流永不停息的形象,比喻僧人心中的修行之路永无止境,即使在最宁静的环境中,内心的修行也永远不会停止。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乘月泛修渚,凌晨访崇台。
层甍匝地起,叠观凌云开。
时须炎夏首,斗柄从南回。
四周翠巘出,六合清风来。
王明犹日月,宪令若风雷。
惠泽绿郊树,陈踪苍涧苔。
鼓钟代寂寞,轮轸路徘徊。
闻兹守郡者,自昔何雄哉。
百鸟见孤凤,众星丽三台。
吏负钧石寄,法已豪分该。
云胡答临眺,远揖谢英才。
圣道缺已久,文不充其资。
自从夏殷来,因革当从谁?
中更鸣鸟闻,载叹德之衰。
寥寥大师乐,复得存那猗。
大音苟有托,不必稽其辞。
设有盈樽酒,日夕斟酌之。
乐杯当在手,自今不复疑。
胡为不复疑,贤者当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