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泛修渚,凌晨访崇台。
层甍匝地起,叠观凌云开。
时须炎夏首,斗柄从南回。
四周翠巘出,六合清风来。
王明犹日月,宪令若风雷。
惠泽绿郊树,陈踪苍涧苔。
鼓钟代寂寞,轮轸路徘徊。
闻兹守郡者,自昔何雄哉。
百鸟见孤凤,众星丽三台。
吏负钧石寄,法已豪分该。
云胡答临眺,远揖谢英才。
乘月泛修渚,凌晨访崇台。
层甍匝地起,叠观凌云开。
时须炎夏首,斗柄从南回。
四周翠巘出,六合清风来。
王明犹日月,宪令若风雷。
惠泽绿郊树,陈踪苍涧苔。
鼓钟代寂寞,轮轸路徘徊。
闻兹守郡者,自昔何雄哉。
百鸟见孤凤,众星丽三台。
吏负钧石寄,法已豪分该。
云胡答临眺,远揖谢英才。
这首元代范梈的《袁州谒韩祠已宜春台晚眺》描绘了诗人夜晚乘月游览修渚,清晨前往崇台拜谒韩祠的情景。他赞赏了韩祠周围建筑的宏伟壮观,层楼高耸,与云齐平。诗人感叹时节正值盛夏,北斗七星已转向南方,四周的青山绿树和清风带来了宜人的气息。
诗中将韩祠主人比喻为明君日月,法制如风雷般威严而公正,对百姓施以恩惠。诗人感叹此处的宁静与繁华,鼓钟声代替了寂寥,车轮碾过路面,留下深深的痕迹。他对前任郡守的赞美溢于言表,认为其如同孤凤引领百鸟,犹如三台星宿般显赫。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敬意,表示要向韩祠致意,并感谢那些有才之士。整首诗通过景物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地方治理者的赞扬。
山口挂残月,树色晓青苍。
登危陟层坂,历险凌崇冈。
力衰五步歇,仆夫相扶将。
下瞰同旅人,伛偻行趋跄。
顾余头白翁,驱策游何方。
故人有黄子,绾绶宰江乡。
畴昔枉尺书,走使过洺漳。
温语慰衰朽,冰雪洒肝肠。
吾里值岁俭,尽室无宿粮。
老妻裙不完,稚子充糟糠。
苦被八口累,奔迫道阻长。
黄子敦古处,不与俗士行。
车笠有前期,久要应不忘。
局促返旧居,鸡犬共一轩。
缩头床下雨,眯眼灶中燔。
南风怪事发,正当子夜前。
排墙得生命,再拜告九圆。
臣年已五十,否极不终还。
发言多冒人,举足辄违天。
半生滨十死,两火际一年。
莫言茅屋陋,宾客非等闲。
鬼目不相瞷,而逊华堂坚。
其理不可解,辨说空田田。
昨者刘伯绳,为我不安眠。
仆本方外人,岂终保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