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斋滩响入,塌岸水痕除。
竹杪喧檐马,芸边走壁鱼。
门无题凤字,村有卧龙庐。
曲巷寒门里,空传长者车。
空斋滩响入,塌岸水痕除。
竹杪喧檐马,芸边走壁鱼。
门无题凤字,村有卧龙庐。
曲巷寒门里,空传长者车。
这首诗描绘了溪边居所的宁静与淡泊之景,以及主人的高洁品质。首联“空斋滩响入,塌岸水痕除”以动态的水流声和静止的塌岸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居所和谐共存的氛围。次联“竹杪喧檐马,芸边走壁鱼”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竹梢上马儿的喧闹和书架旁鱼儿的穿梭,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感,同时也暗示了主人的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后两联“门无题凤字,村有卧龙庐”运用了典故,“题凤字”比喻文采出众,“卧龙庐”则是诸葛亮隐居之地的象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主人不慕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赞美。“曲巷寒门里,空传长者车”则进一步描绘了居所的隐蔽与低调,以及主人虽身处简陋却有高人之称的境况,体现了诗人对主人品格的敬仰和对其生活态度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溪边居所及其主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理想,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崇尚。
晓出雪犹微,须臾飞渐密。
仰观若塞空,横铺路欲没。
楼台顷自明,高下同一洁。
旋风俄焉起,眩转益飘忽。
浮浮俨簸扬,作势穿牖闼。
向晚如小衰,竟夕乃愈烈。
诘朝互传语,尺许久无匹。
宣统三年春,元旦差相埒。
中间十五载,丧乱鲜可悦。
意者其休徵,相看还咄咄。
扪胸极坦荡,何时幻嵯峨。
为山仅二仞,倒影临池波。
袖中出太华,夜负烦夸娥。
儿童尽惊倒,势欲苍苍摩。
鬼凿混沌窍,灵探星宿窝。
碧云飞未起,作态犹婆娑。
篆文志其胁,安知非皇娲。
小窗学跏趺,尽日对吟哦。
祇愁风雨来,跋扈如天魔。
挟山以超海,老矣将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