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竹冠布衣位至尊,汉家丞相非高门。
骊山罪徒满阙下,黥面盗首王皆真。
当时入关佐天子,三杰首数韩王孙。
留侯儒者固益上,讵能刀笔同时论。
秦凶竟从赵高匿,楚虐幸有项伯恩。
英雄归汉有本末,丹青照水颜疑神。
平生折节黄石公,我怀独有沧海君。
咸阳原争两竖子,冥冥者鸿竟离群。
始知高视出一世,四皓未免趋风尘。
留侯功成即乞身,心所师者真其人,赤松黄石何足云。
君不见,竹冠布衣位至尊,汉家丞相非高门。
骊山罪徒满阙下,黥面盗首王皆真。
当时入关佐天子,三杰首数韩王孙。
留侯儒者固益上,讵能刀笔同时论。
秦凶竟从赵高匿,楚虐幸有项伯恩。
英雄归汉有本末,丹青照水颜疑神。
平生折节黄石公,我怀独有沧海君。
咸阳原争两竖子,冥冥者鸿竟离群。
始知高视出一世,四皓未免趋风尘。
留侯功成即乞身,心所师者真其人,赤松黄石何足云。
此诗《留侯归汉图》由清代诗人洪亮吉创作,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张良(留侯)归汉的故事,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首句“君不见”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张良以平民之身辅佐刘邦,成就大业,成为汉初名相,却非出自贵族世家。接着,诗人以骊山囚犯、黥面盗首等形象对比,强调张良的非凡之处。三杰中,张良位居首位,以其智谋与忠诚,远非仅凭刀笔之士所能比拟。
诗人进一步分析历史事件,指出秦朝的灭亡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原因,如赵高的阴谋与项伯的恩惠。在英雄归汉的过程中,张良的角色至关重要,其智慧与忠诚被比作丹青照水,难以忘怀。
诗人提到张良曾向黄石公学习,表达了对张良师承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自比为沧海君,表达了对张良的深切理解和共鸣。在描述历史事件时,诗人特别提到了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以及最终张良选择归隐,表明他更重视内心的师承与精神追求,而非世俗的权力与地位。
全诗通过对张良归汉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精神追求的思考。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将历史与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蕴。
联翩三凤接华裀,小阮驱车复后尘。
嵇吕相思千古事,后来命驾更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