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身红烂不堪归,只为无人识得伊。
觅得休粮圣方子,刺桐花下笛横吹。
通身红烂不堪归,只为无人识得伊。
觅得休粮圣方子,刺桐花下笛横吹。
这首诗以红艳的刺桐花为意象,寓含深意。首句“通身红烂不堪归”描绘了刺桐花的鲜艳与灿烂,却因无人欣赏而显得不完整或遗憾,隐喻着才华或美好事物在未被理解或重视时的失落感。次句“只为无人识得伊”,直接点明了原因,即因为没有识得其价值的人,导致了这种遗憾。后两句“觅得休粮圣方子,刺桐花下笛横吹”,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与洒脱的态度,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即便是在无人欣赏的环境中,也能自得其乐,通过“休粮”(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和“笛横吹”(悠扬的笛声)来寄托情感与追求精神的自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刺桐花这一形象,探讨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不被理解时如何保持自我价值的坚持与内心的宁静。
天地中间大。
纵遨游、登山临水,散人一个。
学易已来秋又六,肯趁名缰利锁。
得日日、安闲笑过。
金马玉堂也曾到,尽不妨、拍手溪头坐。
风箬笠,月兰舸。
今朝记是初生我。
近小春、黄菊犹葩,早梅将朵。
拔宅危巅穷胜践,指点尘寰蚁磨。
看涧底、飞泉珠颗。
松柏苍苍俱寿相,更千年、雪鹤鸣相和。
安期老,举杯贺。
人似梅花,峭玉立、岁寒风节。
新圃辟、种梅千树,幻成南雪。
池碎瀑声荷捧雨,径涵秋影篁筛月。
唤石君、错落坐庭前,红尘绝。
嫌聒耳,?
筝戛。
慵著眼,俳优狎。
但一觞一咏,放怀开阔。
涌地池亭工掩映,擎天柱石觇施设。
待枝头、金颗可调羹,休轻折。
唱恭初意如何,朅来五十三年矣。
犁锄颇熟,诗书粗解,簪绅聊耳。
自信柴愚,真成汲戆,却无刘腻。
向高秋初度,同时有菊,淡相对、风霜里。
最癖登山临水。
又何心、蜗名蝇利。
俗缘未了,强教肉食,何曾知味。
无事微吟,会心微笑,逢场微醉。
把日生、只恁安排,领取百十二岁。
驿飞稳驾高秋,迎人满目清新景。
秋还有色,芙容照水,晨妆对镜。
雪卷寒芦,字横过雁,渡浮孤艇。
是骚人行处,腔风调月,香满袖、过梅岭。
断岸烟收人静。
雨声干、桐疏枫冷。
掀髯独笑,仙翁起舞,卧龙呼醒。
近小阳春,为梅也合,迟迟鞭影。
更郁孤、一笑追欢,料得坡翁首肯。
瑶池高会,见云香凤背,风柔鹤膝。
天遣月卿来拜舞,新拜玺书增秩。
有母能贤,生儿如此,总是前身佛。
孙曾戏彩,慈颜一笑闲逸。
曾向浑尺轩中,共评今古,手写王言綍。
个里乃翁棠荫在,映得梅仙山碧。
人爱黄堂,祝萱堂寿,拍拍欢声溢。
明年宣劝,蟠桃火枣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