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云庄漫语·其二》
《云庄漫语·其二》全文
明 / 林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云寄谁留在,山深不记年。

树根行暗壁,石隙逗晴烟。

碧雨松为盖,沧洲海化田。

时平慰迟暮,馀日理陈编。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林图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诗人以“云庄漫语”为题,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流露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云寄谁留在,山深不记年”,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时间静止的氛围。云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述,更象征着某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诗人仿佛在问,是谁将这云寄留于此,让山中岁月无痕,时间变得模糊不清。

接着,“山深不记年”四字,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淡忘,暗示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历史的短暂。随后的“树根行暗壁,石隙逗晴烟”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中的细节,树根蜿蜒于暗壁之间,石缝间透出缕缕晴烟,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隐含了岁月流转的痕迹。

“碧雨松为盖,沧洲海化田”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时间的关系。碧绿的雨水如同覆盖在松树上的翠盖,而沧洲海化田,则是自然变迁的生动写照,海变成农田,意味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与生命的循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赞美。

最后,“时平慰迟暮,馀日理陈编”表达了诗人面对平静时光的欣慰之情,以及在余生中整理旧书、回顾过往的感慨。这里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林俊
朝代:明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寻召还,复官,改南京。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猜你喜欢

得季长书追怀南郑幕府慨然有作

从戎昔在山南日,彊半春光醉里销。

绿树啼莺窥帽影,画桥飞絮逐鞭梢。

花经小雨开差晚,笙怯馀寒涩未调。

惆怅流年又如许,羁魂欲仗楚词招。

(0)

夏夜二首·其一

露湿芙蕖冷,月明薝卜香。

残醉吹欲无,飕飕发根凉。

岂惟弃世事,形影亦相忘。

空忆南山下,新秋射虎场。

(0)

秋怀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义也·其八

改朔甫再宿,月见西南隅。

纤纤一银钩,挂空疑有无。

我行青枫岸,远水浮双凫。

新寒入短衣,感此风霜初。

颇欲呼小艇,东村行芋区。

衣薄且言归,烟火望吾庐。

(0)

昼睡

体中小不佳,惟睡可以休。

睡美自成梦,去为万里游。

万里游尚可,乃复有得丧。

漂摇一叶舟,掀舞千重浪。

午鸡忽惊起,向梦安在哉。

童子解原梦,篝火具茶杯。

(0)

春日杂题六首·其三

野水如棋枰,所至各成村。

炊烟出茆屋,碓声隔柴门。

树阴同戏儿,多已长子孙。

安居无暴敛,何以报国恩。

(0)

贫甚卖常用酒杯作诗自戏

桃李成尘浑不数,海棠也作胭脂雨。

清明未到春已空,枝上流莺替人语。

逢春日日合醉归,莫笑典衣穷杜甫。

生时不肯浇舌本,死后空持酹坟土。

门前三百里湖光,天与先生作醉乡。

银杯羽化不须叹,多钱使人生窟郎。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