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见山容,葱葱色独浓。
有声皆作铁,无我不成松。
写雾衣应湿,盘阴草尚茸。
苾刍无半偈,让尔占高宗。
木落见山容,葱葱色独浓。
有声皆作铁,无我不成松。
写雾衣应湿,盘阴草尚茸。
苾刍无半偈,让尔占高宗。
这首诗描绘了万松寺周边的自然景观,以松树为中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思考。
首句“木落见山容”,点明季节为秋季,树木凋零,山色清晰可见。接着“葱葱色独浓”一句,以“葱葱”形容松树的翠绿,突出其在秋日中的生机与活力,形成鲜明对比。
“有声皆作铁,无我不成松”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强调松树的声音如同铁器碰撞般响亮,而没有松树的地方则显得寂静无声,以此表现松树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写雾衣应湿,盘阴草尚茸”描绘了松树在雾气中的景象,雾气使得松树仿佛穿上了一层湿润的外衣,而松树下的草地依然茂盛,显示出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最后,“苾刍无半偈,让尔占高宗”一句,以佛教僧侣(苾刍)无法吟诵完整经文,让松树占据了高处的位置,暗喻松树在自然界的崇高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松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松树的美丽与力量,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坚韧精神的颂扬。
历雄都大邑,厌车马,市尘深。
爱历下风烟,江湖□郭,城市山林。
人家水芝香里,看万屏千嶂变晴阴。
无问买山高价,休论寸土千金。偶因王事惬闲心。
佳处更登临。倩万斛泉珠,四围岚翠,一洗尘襟。
强齐霸图陈迹,但华山平野耸孤岑。
今夕高筵清赏,明朝驿骑骎骎。
夜去明来,光阴迅速,四时催促人忙。
浮生不久,谁肯细诮详。
一向痴心妄想,贪冤业、不觉无常。
形归土,三魂七魄,逐景任飞扬。
谁无生与死,一人一个,难躲难藏。
忽然省悟,因此做风狂。
管甚前街后巷,行歌舞、坦荡宽肠。
逍遥处,哩凌啰哩,落魄有何妨。
春花秋月,古往今来暂时间。
贵贱贤愚,曾经换几番。死生似蚁任循环。
咫尺仙乡人不到,出尘径路,如隔万山。
省悟归,真正恬然养素,自乐清闲。
世事俱无染,一身清净,无为心定观。
耀璧辉金向外看。迸万斛明珠,推出二关。
太极宫中,凝结内丹。纯风馥奕透琅玕。
万气周流归一体,千真妙用,情无两般。
混入中元界,笙鹤缥渺,瑞气盘桓。
玉诏符空碧,名充仙举,乘车驾凤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