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幽猎奇閟,身忘落天涯。
光吸泛霞濑,清弄浸月陂。
襟怀屡荡涤,性情渐愉怡。
孱颜谢往惑,晃朗还澄思。
嗜幽猎奇閟,身忘落天涯。
光吸泛霞濑,清弄浸月陂。
襟怀屡荡涤,性情渐愉怡。
孱颜谢往惑,晃朗还澄思。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汪炎昶的作品,名为《次韵补柳子厚八愚诗(其一)咏愚溪》。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情。
“嗜幽猎奇閟,身忘落天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寻找宁静与奇特境界的渴望,以及在大自然中忘却自我、融入宇宙的愿景。这里,“嗜”是爱好,“猎”则意味着追求,而“閟”指的是幽深的地方,诗人热衷于探寻这些隐秘之地。
“光吸泛霞濑,清弄浸月陂。”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阳光吸引了彩霞,流水清澈地映照着月色,这些形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襟怀屡荡涤,性情渐愉怡。”这里,“襟怀”指的是心胸意境,而“屡荡涤”则表达了一种反复清洗的心灵过程。诗人通过与自然的接触,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得以净化,逐渐达到一种平和愉悦的情绪状态。
“孱颜谢往惑,晃朗还澄思。”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迷茫不明事物的反省,以及现在已经看清楚、思想清晰的情况。“孱颜”指的是微妙的表情变化,“谢往惑”是感谢过去的迷惘,因为正是这些经历让诗人有了今天的成长和醒悟。同时,内心也变得更加明朗和澄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与思考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心路历程。
江之沄沄,舻之贲贲。敌之休休,震于昆崙。
仁寿公一临,靡靡其倾。江之洋洋,舻之扬扬。
敌之煌煌,孔炽厥芒。仁寿公一嘘,萧萧其凉。
天子在宫,有恫悒悒。神主在庙,有震岌岌。
暨我国人,以莫不惕。在宫雍雍,金石其音。
在庙湛湛,虎兕其扃。暨我国人,以莫不宁。
有庚之寅,维公其生。在巳之辛,维公其成。
而有斯厄,而有斯人。匪天之私,伊宋之仁。
大江之滨,采石之津。波之沦沦,石之粼粼。
谓公可堙,江则可尘。山之嵚嵚,隰之畇畇。
谓公可磨,山则可簪。
人道从军乐,我道从军苦。
为问何所苦,无苦汩没汝。
汩没何可伤,政可虏戎王。
万里浪驰逐,征役未遽央。
太行汝勿登,回复九羊肠。
黄河汝勿航,波流水汤汤。
胡然弃平生,欲往无梯梁。
夫君且淹留,后继当汝忘。
长蛇叵复梦,南山强深藏。
我甲岂不坚,我马岂不良。
人生会有死,义死良所伤。
将军不汝信,谈笑成奔亡。
谁乎幸际会,虎服而皮羊。
之子方丈食,何时饱秕糠。
我诗何敢希杨公,况复进之陆放翁。
烦君妙语相纵臾,控地岂得追培风。
两翁齐名家异县,叹惜馀年能几见。
斯人不上甘泉班,我辈先之腼颜面。
君到灵山亲得语,切莫提撕落言句。
恨君相见一年迟,不同蓟北燕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