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已知无佛性,马又何曾有性来。
伯乐若来休著眼,任它骐骥混驽骀。
狗子已知无佛性,马又何曾有性来。
伯乐若来休著眼,任它骐骥混驽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楼钥所作的《戏题龙眠马性图》。诗中以犬与马为喻,探讨它们是否具有佛性和本性的问题。"狗子已知无佛性"暗示即使是动物,如狗,也不被认为具备佛性的概念,这是佛教中的观点。接着,诗人提出疑问:"马又何曾有性来?"进一步质疑马是否真的有所谓的本质或特性。
"伯乐若来休著眼"引用了"伯乐相马"的典故,伯乐是善于识别良马的人,诗人在这里说如果伯乐在场,也不必过于关注马的外在表现,因为即使是骏马也可能混迹于劣马之中。这表达了诗人对识别事物本质的深刻思考,认为不应仅凭表面现象判断。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揭示出关于人性和识别的哲理。楼钥以轻松戏谑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关于真伪、优劣和本质的辨识问题。
七岁神童传李泌,于今转觉两年迟。
松称晚秀终为贵,桐解先荣亦自奇。
道左趋跄浑特达,车前奏对式威仪。
张家古有郎中例,克继芳踪舍汝谁。
金风拂水玻瓈开,一天爽气随秋来。
荷洲褪红香寂寞,芦岸添白花徘徊。
云烟尽敛高空迥,翠微遥接新秋影。
兰若钟声晚益清,虚堂吟罢人方静。
月色霞光漾御湖,平波点点翔归凫。
星斗随舟手可摘,园林入兴诗堪图,此景除却蓬瀛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