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了翁谪廉欲置华严托余将来以六偈见寄其略曰杖头多少闲田地挑取华严入岭来次韵寄之·其四》
《了翁谪廉欲置华严托余将来以六偈见寄其略曰杖头多少闲田地挑取华严入岭来次韵寄之·其四》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觑逻牛儿亦久如,于今正好抚怜渠。

但能收放知时节,吒吒常教旁屋庐。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与世无争、和谐共生的画面。诗人以“觑逻牛儿”为切入点,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觑逻牛儿亦久如”,开篇即以“牛儿”作为观察对象,这里的“觑逻”可能是指长时间的观察或凝视,暗示着对自然界的细致体察和深刻理解。“亦久如”则强调了这种观察的持久性,牛儿在诗人眼中如同静止不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平静的生活状态。

“于今正好抚怜渠”,随着情境的发展,诗人的情感逐渐流露出来。这里的“抚怜”表达了对牛儿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界中所有生命的尊重与同情。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但能收放知时节,吒吒常教旁屋庐。”最后两句则是对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通过“收放知时节”这一形象的比喻,诗人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即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既不违背自然的节奏,也不过度干预。同时,“吒吒常教旁屋庐”则进一步阐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即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让自然之美融入生活之中,使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觑逻牛儿”的观察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哲学追求,以及对生命平等与尊重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新月

斗柄犹未酉,明生已自庚。

月光本端正,人见有亏盈。

寂感此太极,炎凉彼世情。

徘徊花影下,独自掩柴扃。

(0)

石榴花·其二

英英石榴花,不朱而自赤。

凡今之人兮,谁不悦媚色。

脂水涨渭流,妍姿竟倾国。

(0)

御史马伯庸与达鲁花赤徵币不出

皇帝书徵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

张良本为韩仇出,黄石特因汉祚来。

太守枉劳阶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

床头一卷春秋笔,斧钺胸中独自裁。

(0)

呈张尚友

秋风匹马柳江边,芹泮相逢意浩然。

吏部文章悬日月,子长史记在山川。

输君何啻百筹上,期我曾言千载前。

造物无情吾辈老,后生谁可嘱遗编。

(0)

吴天游竹庄诸公

市尘不碍古招提,笑踏西风暂此栖。

松喜客来如解语,鸟知僧定不曾啼。

问禅爪向维摩合,觅句头因领当低。

恐见黄花归未得,云间何处可攀跻。

(0)

诉衷情令·其四因见早梅作

十分风味似诗人。有些子太清生。

只应最嫌俗子,消瘦却盈盈。风乍静,雪初晴。

月微明。泊然疏淡,莫是无情,作个关情。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