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凉露滴官槐,一叶扁舟候晓开。
家住秋山松桂老,门临春水鹭鸥来。
夕阳萧寺疏钟断,晚月沧江旅棹回。
到日高堂调膳罢,平安先寄凤凰台。
白门凉露滴官槐,一叶扁舟候晓开。
家住秋山松桂老,门临春水鹭鸥来。
夕阳萧寺疏钟断,晚月沧江旅棹回。
到日高堂调膳罢,平安先寄凤凰台。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送艾秀才还文江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清晨离别与归乡的画面。首句“白门凉露滴官槐”以官槐上晨露点点,渲染出清冷的离别氛围,暗示了艾秀才即将启程的清晨时光。次句“一叶扁舟候晓开”进一步描绘了秀才乘坐的小舟在黎明时分悄然启航,显示出旅途的孤独与期待。
第三句“家住秋山松桂老”,通过“秋山”“松桂”这些意象,展现了秀才家的环境清幽,寓含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怀念。第四句“门临春水鹭鸥来”则描绘了门前春水潺潺,鹭鸥翩翩,增添了家园的宁静与生机。
第五、六句“夕阳萧寺疏钟断,晚月沧江旅棹回”描绘了秀才在途中所见的景象,夕阳西下,寺庙钟声稀疏,江面上映照着晚月,暗示了他孤寂的旅程即将结束。最后一句“到日高堂调膳罢,平安先寄凤凰台”,表达了诗人对秀才平安抵达家中,家人等待他归来的情景的想象,以及对友人平安的深深祝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与归乡的场景,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故乡的眷恋。
雪中出去雪边行,屋下吹来屋上平。
积得重重那许重,飞来片片又何轻。
檐间日暖重为雨,林下风吹再落晴。
表里江山应更好,溪山已复不胜清。
董何呼我颠倒裳,杖藜阶西过王郎。
郎君好事初举觞,平头奴子舁两囊。
开视文书浩抢攘,其间糠秕烦播飏。
忽惊墨妙筵有光,问谁所书曰欧阳。
而我盥水方取将,览之三过神色扬。
反嗟从来见未尝,字体遒媚笔意刚。
公为文章轧子长,立朝义气凛秋霜。
借如春蚓萦行行,亦当珍之十袭藏。
况工字画乃如此,银钩金绳粲茧纸。
公尝临池墨池水,尚言如船逆风使。
后来谁评新丽体,出公一头子苏子。
淑景因阴苦未韶,峭寒于老不相饶。
窃香风韵归梅萼,刻楮工夫到柳条。
万瓦雪消疑夜雨,一溪波涨误春潮。
连枝别后儿曹远,赖有吾人慰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