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山中瑞室开,幽居无复使君来。
番嫌谢朏频趋阙,偏忆严陵旧钓台。
秦望山中瑞室开,幽居无复使君来。
番嫌谢朏频趋阙,偏忆严陵旧钓台。
这首诗描绘了秦望山中一处祥瑞之所的宁静与清幽,表达了对过往人物的怀念之情。首句“秦望山中瑞室开”点明地点与环境的特殊性,暗示此处曾有过非凡之事或人物活动。接着,“幽居无复使君来”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当前的寂静与往昔的热闹形成鲜明反差,使读者感受到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番嫌谢朏频趋阙”中的“谢朏”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谢灵运,这里的“趋阙”意为频繁前往朝廷,表现了谢朏在官场上的忙碌与奔波。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过去那些活跃于权力中心、频繁出入朝廷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暗含着对当前环境的不满或厌倦。
“偏忆严陵旧钓台”则转向对另一位历史人物严光(字子陵)的怀念。严光是东汉初年的隐士,曾与汉光武帝刘秀有深厚的交情,后归隐富春江畔,钓鱼自乐。这里通过“旧钓台”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严光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望山中瑞室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对宁静生活与个人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繁华与当前静谧的对比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