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貌宛休公,谈真说苦空。
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
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
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古貌宛休公,谈真说苦空。
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
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
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千乘所作,名为《送日本国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贡方物而归海东诗》。从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一个日本僧侣空海(即著名的日本高僧弘法大师)前往中国学习佛法、交流文化并携带礼物返回日本的情景。
"古貌宛休公,谈真说苦空。"
此两句表达了对空海上人的尊敬之情,以及他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传播。
"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
这里提及了空海继承了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其教义远传到了日本列岛。
接下来几句则描述了空海的一系列活动: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诗人提及空海曾经来到中国的长安(秦阙),并在今年春天返回日本,其行为举止已经改变,更加符合古代士大夫的风范,而他的文学作品更是超越了儒家学者。
"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
此句强调空海在中国留学期间,对于深奥玄妙的佛理有着深刻的领悟,同时他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这些教义。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这几句描绘了空海乘船渡海、不畏艰险的情景,以及他在旅途中的修行生活和对佛法的虔诚态度。
"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空海能够得到皇帝恩赐并亲近佛教文化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日本僧侣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佛学的尊崇。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朱千乘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厚背景,尤其是在佛教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互动与融合。
吾鬓如霜蕊。自江南、西风尘起,倒骑秃尾。
旧日汾阳中书令,何限门生儿子。
到今也、陆沈草昧。
醉里不行西州路,但斗间、看望成龙气。
聊寂寞,自相慰。夫君自是人间瑞。
叹生儿、当如异日,孙仲谋耳。
健笔风云蛟龙起,人物山川形势。
犹有封、狼居胥意。
伐木嘤嘤出幽谷,问天之将丧斯文未。
吾待子,望如岁。
一元之根贞下起,勾萌甲拆春阳敷。
千红万紫弄晴霁,忽然暗绿绕丘墟。
霜风厉厉百物遂,枝叶剥落留根株。
一诚通复心无愧,虽千万往犹褐夫。
浩然之气非袭取,所要与道与义俱。
勿正勿忘勿助长,活泼泼地惟鸢鱼。
子思吃紧为人处,邹孟得之曰养吾。
千载断脉无人续,往往舐痔誇得车。
何期邑泮乃亲见,铎音之来自方壶。
加之卿相心不动,顾乃下教青衿徒。
古来揖逊三杯酒,至和薰蒸遍八极。
圣门狂者得气象,童冠浴沂风舞雩。
叹子养浩亦已久,读书窗前草不除。
明年春风二三月,不知先生与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