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如雪枫叶丹,石崖细菊花班班。
渔翁收钓烟水寒,栖乌哑哑啼夜阑。
篙师清晨理轻楫,手把黄芦扫霜叶。
白头老父一何忙,两胫崎岖趁朝涉。
岸头孀妇啼呜呜,儿犹在乳家无夫。
江南地冰最宜麦,纵有耒耜谁人扶。
闻道如今一阳复,贺使纷纷相继躅。
彼苍回斡四海清,大地春和吾亦足。
芦花如雪枫叶丹,石崖细菊花班班。
渔翁收钓烟水寒,栖乌哑哑啼夜阑。
篙师清晨理轻楫,手把黄芦扫霜叶。
白头老父一何忙,两胫崎岖趁朝涉。
岸头孀妇啼呜呜,儿犹在乳家无夫。
江南地冰最宜麦,纵有耒耜谁人扶。
闻道如今一阳复,贺使纷纷相继躅。
彼苍回斡四海清,大地春和吾亦足。
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馀干舟中偶成》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首句“芦花如雪枫叶丹”以洁白的芦花与火红的枫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季节的变换和自然之美。接着,“石崖细菊花班班”进一步描绘了山崖上点缀的菊花,增添了秋日的色彩。
“渔翁收钓烟水寒”描绘了渔夫结束一天劳作,寒意笼罩着水面,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栖乌哑哑啼夜阑”则通过乌鸦的叫声,暗示了夜晚的降临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篙师清晨理轻楫,手把黄芦扫霜叶”写出了船夫清晨忙碌的身影,他们准备启程,清扫着霜叶,显示出生活的艰辛。“白头老父一何忙,两胫崎岖趁朝涉”则刻画了一位年迈的老者为了生计早起涉水赶路的辛劳。
下半部分转向民生疾苦,“岸头孀妇啼呜呜,儿犹在乳家无夫”描绘了失去丈夫的寡妇悲泣,孩子尚小无人照顾,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江南地冰最宜麦,纵有耒耜谁人扶”表达了对农业生产无人照应的忧虑。
最后,诗人借“闻道如今一阳复,贺使纷纷相继躅”表达对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将至的期待,以及对社会秩序恢复、百姓生活有望改善的希望。“彼苍回斡四海清,大地春和吾亦足”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温暖春天到来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