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其三》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其三》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骚情满僧壁,贤王诗集唐。

天教十年閒,踏遍山山苍。

再出事已非,朝露况不常。

想当抽思初,时上高阁望。

一气焉可辨,浑河长自黄。

朅来荫庭树,爱此召伯棠。

俗缁侈檀施,伟哉选佛场!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陈宝琛所作,名为《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的第三首。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见解。

首句“骚情满僧壁,贤王诗集唐”以“骚情”形容僧人墙壁上的诗歌,既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情感的敬仰,也暗示了这些诗歌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接着,“天教十年閒,踏遍山山苍”则描绘了诗人历经岁月,遍访名山大川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再出事已非,朝露况不常”两句,通过对比“再出”与“事已非”,以及“朝露”之短暂,表达了对世事无常、时光易逝的深沉思考。接下来,“想当抽思初,时上高阁望”则回忆起诗人最初创作时的情景,想象自己在高阁之上远眺,思绪万千,充满诗意。

“一气焉可辨,浑河长自黄”两句,以浑河(即黄河)的永恒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迁,强调了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最后,“朅来荫庭树,爱此召伯棠。俗缁侈檀施,伟哉选佛场!”则描述了诗人再次来到寺院,欣赏庭树与召伯棠的美景,赞叹于佛教场所的庄严与神圣,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独到理解,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谒金门.红杏

房栊狭。未识绿纱谁掐。几日鹦哥邀共歃。

心情非便乏。庭院蘧除初夹。便挂疏帘还怯。

红杏一枝妆阁插。云鬟休更压。

(0)

诉衷情.七夕和竹樵翁二首·其一

晴窗赋罢曝衣篇。瓜果又开筵。

玉阶再拜牛女,能否降云軿。将彩缕,月中穿。

望远天。不知天巧,付与鸳针,送到谁边。

(0)

浪淘沙.萍

碧合小桥东。渔棹仍通。前身柳絮太无踪。

自是今生稍可可,不逐飞蓬。天上美人虹。

生日偏同。莫将漂泊怨天公。

菱蔓一绳牢绾定,枯死西风。

(0)

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再叠前韵

鼎鼎朱门,满眼是、膨脝腹涨。

谁得似、心情半懒,风情微恙。

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尔书难上。

算人间、只有芰荷裳,堪相饷。华不注,樵风漾。

辕固里,蚕娘唱。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

才子为官休亦好,弟应荷筱兄携杖。

记相人、原说使君非,痴肥状。

(0)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村彭金粟王阮亭董文友赋八首·其五

回廊碧甃芭蕉叶,鸭垆瑞脑薰犹热。

春笋抱琴弹,一行金雁寒。

声声松宝串,弹到昭君怨。

促柱鼓潇湘,风吹罗带长。

(0)

蝶恋花·其四癸丑春日将归洞庭,闺中诸姊妹投赠诗词以为祖饯之意,予亦悲感交集,谱此以别

不敢轻将西子比。觅得陶朱,欲泛五湖里。

画舸乘风吾去矣。从今洗眼来云水。

忽听骊歌声细细。尽是阳春,多道伤离意。

后日思量凭雁鲤。尺书时把加餐慰。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