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歌解木兰,水光摇动万山寒。
幔亭舞罢秋台燕,野月溪云空汉坛。
一曲清歌解木兰,水光摇动万山寒。
幔亭舞罢秋台燕,野月溪云空汉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邱云霄的《和棹歌(其二)》。诗中以“一曲清歌”起笔,形象地描绘了歌声如泉水般清澈,仿佛连山间的寒意都被这歌声所化解。"水光摇动万山寒"一句,通过水光与山影的互动,展现出一种冷寂而灵动的画面,暗示了环境的幽静和歌声的感染力。
接下来,“幔亭舞罢秋台燕”描绘的是歌舞结束后的场景,幔亭可能是宴饮之处,秋台则是舞台,燕子翩翩,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欢愉中。最后,“野月溪云空汉坛”则将视线转向夜空,月色洒在溪边云间,汉坛则象征着历史的遗迹,增添了时空的沧桑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歌声、舞蹈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和历史感慨的独特见解。
罗汉脚,不为商贾不耕作,小者游惰大饮博。
游手好閒勿事事,酗酒搏击群狺狺。
果尔擒至即扑死,一时风俗为之驯。
作法于严弊难止,作法于宽复何恃。
藉以负戈祋,驱以就耒耜,不然百人坐食一人耕,鸠化为鹰橘为枳。
刑法重,恩德深。金刚目,菩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