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对竹溪庵,野色晴空一抹蓝。
多少踏风人去后,五妃墓道日三三。
法华寺对竹溪庵,野色晴空一抹蓝。
多少踏风人去后,五妃墓道日三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法华寺对竹溪庵”,以法华寺与竹溪庵相对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暗示了地点的幽雅与环境的和谐。接着,“野色晴空一抹蓝”一句,通过“一抹蓝”巧妙地描绘了晴朗天空的色彩,与“野色”相映成趣,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宁静之美。
“多少踏风人去后”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踏风人”作为主体,通过“去后”二字,暗示了这些人在自然中留下的足迹与痕迹,同时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最后一句“五妃墓道日三三”,则将视角转向历史,通过“五妃墓道”这一特定地点,引出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五柳高斋,恰对着、一泓秋水。
绕溪畔、檀栾婉娈,轻鸥飞起。
菜甲风前薿薿绿,豆花雨后垂垂紫。
问何人、负耒学庞公,贤如此。白藤杖,青棕履。
红螺盏,乌皮儿。看豪吟痛饮,诚哉名士。
蒋径久忘宾与主,蘧年莫问非和是。
但相逢、箕踞对斜晖,浮春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