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荷·其三》
《秋荷·其三》全文
清 / 蔡国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花为妆饰叶为衣,楚客吟馀景已非。

太液池前芳宴罢,若耶溪畔画船稀。

香清旧护鸳巢稳,色淡空怜雁影飞。

犹记纳凉消夏日,筒杯有约未曾违。

(0)
鉴赏

这首《秋荷(其三)》由清代诗人蔡国琳所作,描绘了秋日荷塘的静谧与凄美。诗中以“花为妆饰叶为衣”开篇,巧妙地将荷花比作女子的装扮,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与高洁。接着,“楚客吟馀景已非”,借楚客之名,暗示荷花曾经的繁华与热闹,如今却只剩下了孤寂与冷清。

“太液池前芳宴罢,若耶溪畔画船稀”两句,通过对比太液池与若耶溪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荷花从盛夏到秋天的转变,昔日的热闹宴席已经结束,画船也变得稀少,暗示着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与落寞。

“香清旧护鸳巢稳,色淡空怜雁影飞”则细腻地描绘了荷花在秋风中的状态,香气依旧,但守护鸳鸯的巢穴显得更为稳定,而色彩的淡雅则让人不禁怀念起雁群飞翔的身影。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荷花的自然属性,也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犹记纳凉消夏日,筒杯有约未曾违”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过去承诺的坚守。这里“纳凉消夏日”既是对夏日避暑的美好回忆,也是对友情、约定的温馨回忆,而“筒杯有约未曾违”则强调了诗人对过往承诺的忠诚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荷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由盛转衰的规律,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承诺的珍视,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蔡国琳
朝代:清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山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
猜你喜欢

渡浙江

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

飞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湿。

(0)

詶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南宫树色晓森森,虽有春光未有阴。

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沈。

山含瑞气偏当日,莺逐轻风不在林。

更有阮郎迷路处,万株红树一溪深。

(0)

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

密竹行已远,子规啼更深。

绿池芳草气,闲斋春树阴。

晴蝶飘兰径,游蜂绕花心。

不遇君携手,谁复此幽寻。

(0)

古宫怨

窗前好树名玫瑰,去年花落今年开。

无情春色尚识返,君心忽断何时来。

忆昔妆成候仙仗,宫璅玲珑日新上。

拊心却笑西子嚬,掩鼻谁忧郑姬谤。

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

三千玉貌休自誇,十二金钗独相向。

盛衰倾夺欲何如,娇爱翻悲逐佞谀。

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

看笼不记薰龙脑,咏扇空曾秃鼠须。

始喜类萝新托柏,终伤如荠却甘荼。

院深独开还独闭,鹦鹉惊飞苔覆地。

满箱旧赐前日衣,渍枕新垂夜来泪。

痕多开镜照还悲,绿髻青蛾尚未衰。

莫道新缣长绝比,犹逢故剑会相追。

(0)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0)

班婕妤三首·其三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

总向春园里,花间笑语声。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