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逸生活的景象。开篇“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写出了诗人居所的环境和个人喜好,松树与菊花相伴,三条小径荒凉,显示出一片宁静而淡泊的氛围,同时诗人藏书丰富,共计五车,可见其学问渊博。
接着“烹葵邀上客”表明诗人不仅喜好读书,还乐于接待来访的朋友。这里的“上客”指的是尊贵的宾客,显示出诗人的社会地位和交往范围。而“看竹到贫家”则透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可能并不追求物质上的富裕。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描绘了初春时节,鸟儿在新生的草丛中产卵,黄莺穿梭于飘落的花瓣之间,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又不失细腻的自然景象。
最后,“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衰老的感慨。黄发意味着岁月已长,暮色则是生命走向尽头的隐喻,而“一倍惜年华”则是对青春易逝的无限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友谊和时光的深刻理解,以及他那份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情怀。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