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主潜踪何处寻,厓云愁色昼阴阴。
若非塞北金牌急,未必溟南玉玺沈。
千古英雄空有泪,一时天地果何心。
邦家兴废寻常事,海畔行吟感独深。
宋主潜踪何处寻,厓云愁色昼阴阴。
若非塞北金牌急,未必溟南玉玺沈。
千古英雄空有泪,一时天地果何心。
邦家兴废寻常事,海畔行吟感独深。
这首《厓山吊古》由明代诗人杜渐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与深思。
首联“宋主潜踪何处寻,厓云愁色昼阴阴”,以问句开篇,描绘了宋朝末代皇帝赵昺(宋帝昺)逃亡的神秘与迷茫,以及厓山(今广东新会西南)上笼罩的愁云惨雾,暗喻着宋朝即将覆灭的命运。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历史的沉痛与个人的哀伤交织在一起。
颔联“若非塞北金牌急,未必溟南玉玺沈”,通过假设的方式,探讨了如果北方的金国没有紧急调兵南下,宋朝的政权是否能避免覆灭的命运。这一联巧妙地将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相结合,引发读者对历史进程的思考。
颈联“千古英雄空有泪,一时天地果何心”,表达了对历史中英雄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无奈。英雄们的努力与牺牲,在时间长河中显得如此渺小,而天地间似乎并无特定的意志来决定这一切。这一联深刻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尾联“邦家兴废寻常事,海畔行吟感独深”,将历史的兴衰视为常态,强调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感受。站在海边,诗人独自吟唱,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整体而言,《厓山吊古》不仅是一首缅怀历史的诗歌,更蕴含了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深邃洞察。
万松道人持洞箫,吹作钧天鸣凤韶。
海月初上万松顶,清影满地风潇潇。
吹罢玉宇空寥寥,馀音缥缈随风飘。
青鸟前导丰隆御,乘兴便欲凌青霄。
玄丹已熟九鼎火,白鹤不畏长天遥。
万灵执役雷电走,倒酌北斗翻招摇。
拙閒老人眼如电,每向灯前究黄卷。
清癯已是地行仙,识君知心岂知面。
求我为写万松图,手弄参差自相娱。
吮毫欲写辍复止,岂以色相摹太虚。
我亦吹箫玩月窟,金丹未能换毛骨。
贺老诚能识谪仙,大鹏九万同超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