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林秋尽夜迢迢,十二栏杆倚碧霄。
道统已惭周茂叔,将门还许霍嫖姚。
乱山明月凉如雪,半夜狂风怒似潮。
白面书生成底事,莫将身世老渔樵。
千林秋尽夜迢迢,十二栏杆倚碧霄。
道统已惭周茂叔,将门还许霍嫖姚。
乱山明月凉如雪,半夜狂风怒似潮。
白面书生成底事,莫将身世老渔樵。
这首明代朱同的《冬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首句“千林秋尽夜迢迢”写出了万木凋零、秋意浓重的夜晚,漫长而寂静。"十二栏杆倚碧霄"则通过栏杆这一细节,展现出诗人孤独无依,仿佛与天宇相接,寓含着一种高远的孤寂心境。
颔联“道统已惭周茂叔,将门还许霍嫖姚”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典范周茂叔(儒家学者)的敬仰,同时也暗示自己未能继承其道统的自谦,以及对自己武勇才能的认同,如同汉代名将霍嫖姚一般。
颈联“乱山明月凉如雪,半夜狂风怒似潮”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寒冷和自然力量的壮阔,山峦在明亮月光下如雪覆盖,而半夜的狂风则如潮水般汹涌,展现了冬夜的严酷与动荡。
尾联“白面书生成底事,莫将身世老渔樵”以书生自况,感叹人生何求,不愿将自己的才情和抱负消磨在渔樵生活中,流露出对仕途或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借冬夜之景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既有对道德理想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体现了明代士人的典型心态。
归善杨少宰,卓哉百世贤。
一从观化后,南望几呜咽。
挺然赖夫君,研易续新编。
易道通三才,谁能得其全。
明珠并瓦砾,随地有真诠。
达者须识取,一勺即深泉。
矫揉非大道,神圣以天然。
寄语会心人,素琴本无弦。
丁郎皎皎玉为姿,灵輀忍睹赴郊圻。
斯人厌世一何蚤,斯世可无宁馨儿。
克孝两亲悌厥长,肯忘根本伤同枝。
若兄先去悲无歇,镕金为主相奉持。
锦袭真容时左右,千里间关不暂遗。
嗟余平生罕窥此,何不住世挽风靡。
谁不孝悌本至性,谁将此道不陵夷。
尔可赎兮我身百,伤怀为尔泣涟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