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郎皎皎玉为姿,灵輀忍睹赴郊圻。
斯人厌世一何蚤,斯世可无宁馨儿。
克孝两亲悌厥长,肯忘根本伤同枝。
若兄先去悲无歇,镕金为主相奉持。
锦袭真容时左右,千里间关不暂遗。
嗟余平生罕窥此,何不住世挽风靡。
谁不孝悌本至性,谁将此道不陵夷。
尔可赎兮我身百,伤怀为尔泣涟洏。
丁郎皎皎玉为姿,灵輀忍睹赴郊圻。
斯人厌世一何蚤,斯世可无宁馨儿。
克孝两亲悌厥长,肯忘根本伤同枝。
若兄先去悲无歇,镕金为主相奉持。
锦袭真容时左右,千里间关不暂遗。
嗟余平生罕窥此,何不住世挽风靡。
谁不孝悌本至性,谁将此道不陵夷。
尔可赎兮我身百,伤怀为尔泣涟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于汴对友人丁生的哀悼之作。诗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丁生的英年早逝,以及其在家庭中的孝悌之德。开篇即以“丁郎皎皎玉为姿”形容丁生的高洁品行,接着惋惜他生命的短暂,感叹世间再无如此优秀的后嗣。
诗人进一步赞扬丁生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兄长的恭敬,强调他不忘根本,珍惜亲情。在丁生离世后,其兄悲痛欲绝,诗人以“镕金为主相奉持”表达对丁生的怀念与敬仰,仿佛丁生的灵魂化作金子,永远被供奉在心中。
诗中提到丁生去世后,其形象被精心保存在锦制的棺材中,即使远隔千里,也未曾离开过家人身边。这体现了家人对丁生的深切思念与不舍。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虽未亲眼见到丁生的遗容,却深感其孝悌之德的珍贵,希望世人能铭记并传承这种美德,以免它在社会上逐渐衰落。诗人以“尔可赎兮我身百,伤怀为尔泣涟洏”结束,表达了对丁生的深深哀悼与对孝悌之道的强烈呼唤。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丁生生前事迹的追忆,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呼吁社会重视并传承孝悌之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梅绣荒山,石威静谷,旧游最恋烟霞。
向洞门徐步,几度问芳华。
记长倚、半山亭子,昏黄月上,倩影横斜。
晕微红、堕砌娇云,仙梦非耶。
一身万里,剩而今、惯住胡沙。
尽湖水湖烟,也休暗忆,侬已无家。
飘断辞枝故蕊,曾何处、不是天涯。
漫拚将今世,今生负梅花。
听何人吹笛向秋天,酒酣上高楼。
见霜林落叶,危城残照,江水寒流。
槛外千帆过尽,名利几时休。
百战江山在,往事悠悠。
此地何来王气,算古今亡国,几度樵讴。
枉十年金鼓,猿鸟动清愁。
数湘淮中兴人物,话兴亡一二尚生留。
青山外,满溪风雨,一个归舟。
心字银灰热。算而今、麝脐捣尽,博山尘灭。
同是玉皇香案史,比向明珠似月。
一颗颗、罗襦亲结。
往日宫莺随春去,柳阴浓、移弄章台舌。
残花片,万胡蝶。飞霜白了前朝发。
五年来、虫沙染遍,几番红血。
君坐蜀山无归路,我亦虽归犹客。
总一例、草閒偷活。
扇底清尊秋又近,唱瑶华、忍负青荷叶。
开元梦,霓裳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