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月》
《中秋月》全文
宋 / 晏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三十六旬内,此时心赏并。

中分九秋夜,占断百宵明。

冷照兰闺澈,光含绮席清。

谁知沧海曲,珠蚌最盈盈。

(0)
注释
三十六旬:指一年的周期,古代以十二个月为一旬。
心赏:心中欣赏,喜爱之情。
中分:平分。
九秋:指秋季,古人称四季中的每个季度为一个季节。
占断:占据,独占。
百宵:指无数个夜晚。
兰闺:女子的闺房,代指女子。
绮席:华丽的坐席。
沧海:大海。
珠蚌:珍珠贝母,指产珍珠的贝壳。
盈盈:形容饱满,丰富。
翻译
在三十六个周期的时间里,此刻我心中充满欣赏。
中秋之夜被平分为两半,明亮照亮了整个夜晚。
寒冷的月光照亮了闺房,光芒洒在华丽的席面上。
谁能想到,在那遥远的沧海深处,珍珠贝母最为饱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晏殊的《中秋月》,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个特殊夜晚的深深赞赏。"三十六旬内,此时心赏并",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珍视,认为在一年三百六十天里,中秋之夜最为人心所向。接下来的"中分九秋夜,占断百宵明",形象地描述了中秋月明亮如半轮秋水,照亮了整个夜晚,超越了其他所有黑夜。

"冷照兰闺澈,光含绮席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月光洒落闺房,穿透窗户,使得整个室内都显得清幽而宁静,连带着宴席也增添了几分雅致。最后两句"谁知沧海曲,珠蚌最盈盈",将月光比喻为珍珠,暗示中秋月的圆满和珍贵,如同深海中的明珠,饱满而璀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中秋月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团圆、明亮和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作者介绍
晏殊

晏殊
朝代:宋   生辰:991-1055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猜你喜欢

吴门送福清相还闽·其一

都门祖帐蔼如林,却望彤墀泪不禁。

出处频烦明主念,安危何限老臣心。

梦回渐觉朱衣远,身退初知白发深。

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说投簪。

(0)

归风词·其一

南越轻绡似碧云,裁为飞燕御风裙。

中流舞罢将仙去,万岁千秋复就君。

(0)

寄诸虎男兼怀昉思

西湖携手即天涯,慧日峰前浪滚沙。

别后青蘋逢打鸭,到时黄柳不胜鸦。

闲心阅世头先白,醉眼看春日未斜。

苦忆樽前人万里,可无消息问京华。

(0)

上云居山

云居去地三千丈,缥缈真为云所居。

却讶峰头多畎浍,宛然天半一村墟。

栴檀况有神宗笔,贝叶曾分御府书。

僧老不知陵谷变,向人犹说旧皇舆。

(0)

雨夜强饮·其一

强饮如无事,忧心切鼓鼙。

浊河平地坼,悬磬万家啼。

问俗牛哀虎,谋生属国羝。

一灯如雾里,不寐听鸣鸡。

(0)

关山月

绣衣金匼匝,宝马铁连蜷。

出身誓向边场死,那能宛转妻儿前。

离家复见故乡月,见月思乡情不歇。

天山飞鸟却向南,陇头流水分呜咽。

幕前健儿歌且悲,霜寒风劲胡马肥。

闺中远不闻吹笛,塞上谁愁听捣衣。

可怜夜夜关山月,只照从军不照归。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